一、本證與反證是怎樣的
所謂本證,是指在民事訴訟中負有證明責任的一方當事人提出的用于證明自己所主張事實的證據。所謂反證,是指沒有證明責任的一方當事人提出的為證明對方主張事實不真實的證據。本證和反證與當事人在訴訟中是原告還是被告沒有關系,而與證據是否由承擔證明責任的人提出有直接關系。我們可以通過一個具體的訴訟來加以說明,例如在原告訴被告要求返還借款的訴訟中,原告應當對存在借款關系負證明責任,因此如果原告 提出能夠證明該借款關系成立的證據如借據,則該證據就是本證。而如果被告提出試圖證明該借款關系不能成立的證據,則該證據是反證。如果被告主張已經還款,對方的權利已經消滅,則被告對這一事實的主張應當負有證明責任,而被告為證明這一主張所提出的證據依然屬于本證,而原告提出的否認該事實主張的證據又是反證。
本證的作用在于使法院對待證事實的存在與否予以確信,并加以認定,而反證的作用則是使法院對本證證明的事實的確信發生動搖,以致不能加以認定。基于本證和反證的稱謂也表明了兩者之間的沖突關系和作用。區別本證與反證的實際效果主要在于兩者的證明標準有所不同,以便明確證明責任的歸屬。例如,本證與反證均沒有能夠達到證明的效果時,即待證事實處于真偽不明的場合,仍然由提出本證的當事人承擔不能證明的相應后果,并不要求反證一定要達到能夠使法院確 信的程度,只要能夠動搖法官對待證事實的確信即可。
反證不是對對方證據的反駁性證據,人們有時容易將反證誤認為是反駁性證據。反駁性證據是一方當事人提出的針對對方所提證據,以證明該證據不具有合法性、真實性和關聯的證據,是對證據反駁的依據。反證的目的是為了證明對方當事人主張的事實不真實。
二、區分反證和本證有什么意義
1、二者對案件事實進行證明時所要達到的證明標準不同;
本證是負有證明責任的一方當事人提出的,為了使所主張的待證事實被法院確認,本證一般必須達到使法官確信該事實存在的程度。反證則不同,只要能夠動搖法官對待證事實的確信,使待證事實陷于真偽不明的狀態即為舉證成功。
2、有助于法院在衡量本證與反證的證明力大小的基礎上,判斷和認定有關的案件事實;
若本證的證明力明顯大于反證的證明力,就應當對本證事實予以認定;反之,若反證的證明力明顯大于本證的證明力,則應當對本證事實不予認定;若本證與反證的證明力相當,而難以對待證事實的存在與否作出判斷時,則應當根據證明責任分配原則判決本證方承擔不利的法律后果。
3、明確調查證據的順序。
在本證與反證都已提出的情況下,法官應先調查本證,如果本證的證明力很弱,明顯達不到證明標準,就沒有必要對反證進行調查。
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本證和反證的介紹,本證就是證明自己的主張,而反證恰恰相反,反證是證明對方主張不存在的證據,如果你還有想要深入了解的地方,可以登陸律霸網站,在線咨詢律師,他們將為你答疑解惑。
民事訴訟證據規則的若干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規定
新民事證據種類有哪些?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2017年畢業于浙江大學法律系碩士,執業以來一直辦理刑事案件。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在紹興市嵊州市執業,2019年7月開始在杭州市專業刑事所浙江靖霖律師事務所執業,2019年12月成為浙江靖霖律師事務所授薪合伙人,2020年3月被派駐到浙江靖霖(紹興)律師事務所擔任副主任一職,執業以來憑借深厚的法學功底,積累了豐富的人生閱歷和精湛的執業水準、良好的職業道德,在浙江各地具有廣泛、良好的社會資源,得到客戶的一致好評。其為人正直、誠實守信、認真負責,多年來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辦理了一大批在國內或省內具有重大影響的刑事案件,曾為多名重大刑事案件被告人成功做無罪辯護、死刑立即執行案件改判為死緩的成功案例。累計辦理了多起重大刑事案件。
醫療糾紛行政處罰的種類
2020-12-07勞動監察大隊受理范圍
2021-02-27違章最遲什么時候處理
2020-12-23交通事故工傷賠償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2021-01-16格式免責條款產生的問題有哪些
2020-12-31辦理未婚證明需要帶什么
2020-11-26辦案機關需要外國協助送達傳票的怎么辦
2020-11-12一般代理可以調解嗎
2021-02-14集資房轉讓時應注意什么
2021-02-18員工不簽勞動合同的應該要如何處理
2021-02-04可以先終止勞動合同后發通知嗎
2020-12-28保險合同的特征
2021-02-12汽車“全保”不全保 新車涉水得不到賠償
2021-01-28被搶新車變舊車 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1-03-26司機在交通事故后逃逸保險公司是否應理賠?
2020-11-19銀行貸款抵押購房為什么要買保險
2020-11-18無證駕車撞傷行人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1-01-27交通事故法院判決后保險公司會提起上訴嗎
2021-03-11保險單證的信息要素有哪些
2021-03-05“有利于被保險人解釋”原則被過度使用是否有利
202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