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證人出庭作證的規定是什么?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72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證。能夠正確表達意思的人,是指精神、心智正常的人,即使是無行為能力或限制行為能力人,只要能夠客觀的表達案情,都可以作為證人。
由于單位不能主觀表達案情,不能出庭,單位做證時,往往是出具證明材料。我國法律規定,單位作為證人時,人民法院可就單位出具的證明材料,向單位及制作證明材料的人進行調查核實,必要時,也可以要求制作證明材料的人出庭作證,無正當理由拒絕出庭作證的,不得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證人出庭作證,一般由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屆滿前申請,由人民法院審查后做出是否批準證人出庭的決定。但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過程中,對于損害國家利益、涉及身份關系和程序性等事項需要調查的,也可以依職權通知證人出庭作證。
二、哪些情況下可以不用出庭作證?
為了更好了解案件的真實情況,法律規定證人有出庭作證的義務,并接受法官和當事人的詢問。
當證人存在特殊情況,確有困難不能出庭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通過提供書面證言、使用視聽傳輸技術或者視聽資料等方式作證。
“確有困難不能出庭”是指有以下情形:
1、年邁體弱或者行動不便無法出庭的;
2、特殊崗位確實無法離開的;
3、路途特別遙遠,交通不便難以出庭的;
4、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無法出庭的;
5、其他無法出庭的特殊情況。
如證人不具有上述特殊情況,而不出庭作證的,其證人證言也可以作為證據,但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必須要有其他證據佐證才能證明案件的事實。
綜上所述,民事訴訟中,證人證言是比較重要的證據類型,也經常用到。根據民訴法規定,證人應該在原告舉證期限內到法庭作證,對案件情況有了解的個人或者單位,都有作證的義務。如果是限制民事能力或者無民事能力人,是不能當做證人的。特殊情況下,法院會保護證人隱私。
保證人要承擔什么責任?
證人出庭作證支出的費用由誰承擔
證人證言范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運輸代理合同是否繳納印花稅
2021-02-12長沙統一標準解決醫療糾紛 醫院自己舉證無過錯
2020-12-17再婚后女兒拒絕贍養怎么維權
2021-01-05無效婚姻會有記錄嗎
2021-01-30公民應如何維護自己的榮譽權?
2021-02-15擅自向社會發布農作物病蟲害預報或者災情信息怎么處罰
2021-01-21違法但不犯罪如何處罰
2021-03-24如何申請離婚財產保全,怎樣防止對方轉移財產
2020-12-28家暴離婚需要的證據有哪些
2021-01-15子女贍養父母有哪些應盡義務
2021-01-26異地審理需要怎么申請
2021-03-18房產中的公攤面積怎么算
2020-12-14入職半天就走的原因是什么
2021-03-05跟什么樣的人可以簽勞務合同
2021-03-20學生意外保險理賠流程有哪些
2020-11-17淺析道路交通事故中保險公司應承擔的責任
2021-02-26保險公司應否擔責
2020-12-20醉酒肇事逃逸,保險公司是否需要進行理賠
2021-02-03中國境內的法人和其他組織辦理境內保險的程序是如何
2021-02-03個人土地轉讓協議書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