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位犯詐騙罪立案管轄權的規定
單位犯罪的立案管轄單位犯罪的立案管轄,是指對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法律規定應負刑事責任的行為,應有哪個司法機關立案追訴、劃分這種立案管轄,應根據以下原則:
1、要根據犯罪嫌疑單位所涉嫌的罪名。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由相應的司法機關受理。
2、對犯罪嫌疑單位的立案管轄權應與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或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立案管轄權相一致并同案追訴。
3、在劃分級別管轄時,應根據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或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因實施單位犯罪而被追究刑事責任的管制相一致,也就是說如果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或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在實施單位犯罪依法應被判處無期徒刑以上的刑罰時,應有中級人民法院審判,那么對單位犯罪的追究也應由相對應的司法機關進行偵查和起訴。
4、在地區管轄上。實行犯罪地管轄的原則,只有當犯罪地人民法院認為單位注冊地人民法院管轄更為合適時,才可以移交注冊地人民法院管轄。
二、單位犯罪與共同犯罪的區別
單位犯罪與共同犯罪的區別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產生犯意的時間不完全相同。單位犯罪中,犯意只能產生于犯罪行為實施以前。這是因為,單位犯罪總是在單位集體研究決定或單位負責人決定之后才去實施,因而必然是在犯意產生之后才去實施。共同犯罪中,犯意產生的時間是較為隨意的,既可以是在實施犯罪以前,也可以在實施犯罪過程中。
2、犯意的種類不同。單位犯罪中的行為人在主觀上表現為直接故意。共同犯罪的行為人在主觀上既可以都表現為直接故意,也可以有的表現為直接故意,有的表現為間接故意,還可以都表現為間接故意。
3、承載犯意的最終主體不同。單位犯罪中,除了存在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犯意外,還存在一個單位犯意,并且最終是以單位整體犯意來追究的,即在單位犯罪中,犯罪活動是以單位的名義實施的,個人意志要通過單位的意志表現出來。共同犯罪中,除了各個共同犯罪人的犯意外,不存在其他犯意,犯罪活動一般就是以犯罪分子的名義實施的,不存在以另一個單位的名義實施犯罪的情況,即使是以另一個單位的名義實施的,也不能代表該單位的意志。這是區分單位犯罪和共同犯罪的一個重要標準。
4、犯罪動機不同。單位犯罪中,各犯罪人實施犯罪活動的動機是為了實現單位利益。共同犯罪中,各共同犯罪人實施犯罪活動的動機是為了實現個人目的。這是區分單位犯罪和共同犯罪的另一個重要標準。當某些犯罪分子利用單位的名義實施犯罪時,究竟是按照單位犯罪處理,還是按照共同犯罪處理,就必須考查是為了個人利益還是為了單位利益。
三、詐騙罪有何特征
1.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產所有權。用欺騙方法騙取公私財物,刑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該規定定罪處罰。用欺騙方法騙取財物以外的其他非法利益的,也不成立詐騙罪。根據刑法第210條的規定,使用欺騙手段騙取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可以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的,依照詐騙罪的規定定罪處罰。
2.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采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事實真相的方法,騙取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詐騙行為最突出的特點是,就是行為人設法使被害人產生認識上的錯覺,以致“自愿地”將自己所有或者持有的財物交付給行為人或者放棄自己的所有權,或者免除行為人交還財物的義務。詐騙的方法多種多樣,但概括起來,無非是兩類。其一,虛構事實,即行為人捏造根本不存在的事實,“無中生有”地誘使他人上當受騙。例如,謊稱能代被害人購買某種廉價商品;謊稱能為被害人提供某種服務(如打贏官司);謊稱能為被害人治病;以假物冒充真物;假冒僧、尼,誘人奉獻,騙取財物。這類詐騙,常常是利用有些人缺乏警惕,或愚昧無知,或貪財圖利等不健康心理,而使之受害。虛構事實可以是無中生有地全部虛構,也可以在部分事實的基礎上渲染夸張地部分虛構。其二,隱瞞真相,是指隱瞞客觀上存在的事實情況,既可以是部分隱瞞事實真相,也可以是隱瞞全部事實真相。在這種情況下,行為人應當告知對方某種事實,而故意不告知,使對方在受蒙蔽地情況下“自愿地”將財物交給行為人,以實現占有對方財物的目的。這類方法一般少見,并且在一定意義上顯示出具有不作為的特點。實際上,虛構事實和隱瞞真相往往交織在一起,都是以有掩蓋無,隱瞞真相可以附之于虛構的事實;虛構事實同時就會隱瞞真相。行為人通過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使公私財物所有人或管理人陷入錯誤,信以為真,從而自愿地將財物交出。當然,這種自愿并非財物所有人或者管理人的真實意思的反映,而是行為人所造成的假象迷惑的結果,也就是說,是被害人基于認識錯誤所致。因此,行為人的欺騙與被害人的信以為真的自愿交付財物是緊密聯系的。
3.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凡已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均能成為本罪的主體。
4.本罪在主觀方面是故意,并且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如果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如以欺騙的方法騙回他人久借不還的欠款的,不構成本罪。無論所騙財物歸自己揮霍享用,還是轉歸他人所有,或者轉歸集體非法占有的,不影響本罪的成立。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單位犯詐騙罪立案管轄權的規定”問題進行的解答,單位詐騙罪的立案管轄權,應該由犯罪單位所在地的人民法院和公安機關進行管轄,而所在地一般為注冊地址所在地。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雙倍退回定金合同還需要履行嗎
2020-12-20發生車禍后保險理賠的順序怎樣
2021-01-07吸毒被拘留之后還可以開具無犯罪記錄證明嗎
2021-01-14婚姻效力糾紛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的婚姻效力如何
2020-12-14三部門:推動婚戀交友平臺實名認證,嚴打婚托婚騙
2021-03-04土地確權后還能建房嗎
2020-12-17青州律師土地糾紛怎么處理
2021-02-24五險一金糾紛的處理規則是什么
2021-03-07保險公司理賠出院時應注意什么
2020-12-13購買交通保險應注意什么
2021-01-08租的車出的單方事故保險不賠怎么辦
2020-11-23保險理賠糾紛訴訟時效應該從何入手
2020-11-28違反保險法關于保險業務規則有哪些
2020-12-02單位沒有給員工交保險,可以補償多少
2021-02-06保險經紀公司管理規定有什么
2021-01-24保險合同中有些條款經常被使用,您熟悉嗎?
2020-12-19安置補償協議簽了好幾年,還沒拿到安置房和補償款,怎么辦
2020-12-22城中村拆遷時,應該怎么補償
2021-03-16拆遷安置房交易有限制嗎
2020-12-07拆遷中違章建筑享有補償嗎
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