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正當防衛?
正當防衛必須發生在不法侵害正在進行中,如果已經實施終止,不存在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是不能正當防衛的,屬于假想防衛,同樣要負刑事責任。也就是說,這種情況是要判刑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0條第1款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于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的本質在于制止不法侵害,保護法律所要保障之利益。正當防衛的客觀特征是,法益正在受到不法侵害的時候,采取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方法,制止不法侵害。正當防衛的主觀特征是,在認識到不法侵害正在進行的情況下,意圖保護法益不受侵害。
舉例來說,某人在遭到歹徒搶劫的時候,奮起反抗,將歹徒打傷或者失手將歹徒打死,都有可能因為正當防衛而免除刑事責任。
(二)正當防衛成立必須具備的條件
(1)起因條件。
1)必須有不法侵害存在。2)不法侵害并非僅限于犯罪行為。不法侵害的范圍,應該包括違法行為和犯罪行為。3)不法侵害必須是現實存在的。至于不法侵害的程度,通常限于具有暴力性、破壞性、緊迫性的不法侵害行為。4)不法侵害通常應是人所實施的。
(2)時間條件。正當防衛的時間條件,是指正當防衛只能在不法侵害正在進行之時實行,不能實行事前防衛和事后防衛。所謂不法侵害正在進行,是指不法侵害已經開始,尚未結束。
(3)對象條件。正當防衛的對象條件,是指正當防衛只能針對不法侵害者本人實行,不能及于第三者。至于不法侵害者是否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是否具有刑事責任能力,并不影響正當防衛的成立。
(4)主觀條件。正當防衛的主觀條件,是指防衛人主觀上必須出于正當防衛的目的,即是為了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不法侵害。不是出于上述目的,不能成立正當防衛。
(5)限度條件。正當防衛的限度條件,是指正當防衛不能明顯超過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損害。是否明顯超過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損害,是區別防衛的合法與非法、正當與過當的一個標志。
(6)無過當防衛權。我國《刑法》第20條第3款規定,對正在進行行兇、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于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三)什么是防衛過當?
防衛過當,指防衛行為明顯超過必要限度,對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損害的行為。
防衛過當的法律特征
a.在客觀上具有防衛過當的行為,并對不法侵害人造成了重大的損害
b.主觀過錯性。這是犯罪構成的一個法定要求。防衛過當防衛人承擔刑事責任的主觀基礎是有過失或者間接故意(不能是直接故意),正是因為在這種過失或者間接故意支配下造成了侵害人不應出現的重大損害結果才負法律責任
c.防衛過當作為一中特殊的犯罪行為,卻沒有特定、具體的客體,可能是對他人生命利益造成損害,也可能是對他人的財產造成的損害等等。
防衛過當的認定
a.既要分析不法侵害的手段、緩急、參加人數等,又要分析防衛的地點、手段、后果及主體的體力和心理態度。經過對比系統分析和綜合研究,如果認定防衛強度和不法侵害強度基本相當,那正當防衛不過當,而如果防衛強度明顯大于不法侵害強度,這種強度又不是制止不法侵害行為所必須的,即是懸殊的或是完全多余的,這就應認定為防衛過當,應負刑事責任。
b.正當防衛所保護的法益性質,決定著不法侵害行為的性質,從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正當防衛的強度和時間上的緩急。而對于一般輕微的法益遭到的不法侵害,即使防衛行為不能保護,也不能造成不法侵害人重大傷亡。
c.不法侵害已經著手,形成了侵害的緊迫性,但侵害強度尚未發揮出來,因此無法以侵害強度為標準,只能以侵害的緊迫性為標準,確定是否超過了正當防衛的必要限度。
(四)正當防衛與防衛過當的關系
目前比較一致的觀點是轉化說,認為“防衛過當是由正當防衛轉變成的”, “防衛過當是正當防衛的量變引起質變的結果。正當防衛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危害,正當防衛就轉化為防衛過當。” 該觀點以正當防衛為防衛過當的前提。只是由于正當防衛明顯超出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而被認為是犯罪。這一說法無法解釋為什么同屬正當防衛的正當目的性,并受這一正當目的支配的防衛過當仍要負刑事責任的原因和根據;不能說明正當防衛目的的正當性、手段的適當性和行為的相應性與防衛過當在主觀上的罪過、手段上的不當和行為的超限度之間的轉化過程。在該觀點看來,正當防衛和防衛過當僅僅在于客觀后果的程度是否超出一定的限度。這是很難令人信服的。因為,根據因果關系明顯超出必要限度造成嚴重后果是有相應的行為造成的。但是,防衛過當形成之前并無正當防衛存在。首先防衛過當的結果不會是正當防衛行為的產物;其次,從構成要件的符合性看,在防衛過當之前不存在可資認定正當防衛的全部構成要件。 因此,超出必要限度根本上是防衛行為的超出,結果過當則是行為過當的結果而已。
綜上所述,針對男子強奸中被閹割女子能否構成正當防衛這個問題,答案是構成了正當防衛。當受害者在受害過程中是有權利通過正當防衛來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的,但是在正當防衛的過程中,如果受害人防衛過當同樣是要負法律責任的,所以當自己的人身財產受到威脅時,我們有權采取正當手段保護自己,同時我們還要注意防衛過當給我們帶來不必要的法律責任。
正當防衛和防衛過當之間的區別是什么?
如何區分正當防衛過失殺人
假想防衛屬于正當防衛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辭職后需要跟公司拿回勞動合同嗎
2021-01-12抄襲侵犯了出版商什么權利
2021-02-10危險駕駛罪所需要的證據有哪些
2020-12-12賣方贈與的產品有瑕疵是否需要承擔責任如何劃分
2021-03-06勞動仲裁能保全公司財產嗎
2021-01-26如何證明個人財產與債務無關
2021-01-16預售合同是否可以撤銷
2021-02-20為什么集資房五年后才能交易
2021-01-06房地產估價機構管理辦法
2020-11-30新入職員工當月應扣培訓費嗎
2021-01-07締約過失責任是否適用勞動關系
2021-01-14雇傭關系的賠償標準
2021-01-19離婚后家庭財產險是否可以分割
2021-01-16保險人在賠償后的權利有哪些
2020-12-04公務員被辭退是否可以領失業保險金
2021-01-19交通事故后被保險人如何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0-11-29不經被保險人同意能否解除合同?
2021-02-04農村房屋拆遷時補償可不可以按照城市房屋拆遷補償標準來補償
2021-01-31營業房拆遷可以按照商鋪拆遷來補償嗎
2020-12-09拆遷安置房可以轉讓嗎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