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公款而挪用也犯罪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的規定,挪用公款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超過3個月未還的行為。
挪用用于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歸個人使用的,從重處罰。
挪用公款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國家工作人員,這里所說的國家工作人員與前述貪污罪中國家工作人員的內涵、外延基本相同。同樣具有特定性和公務(職務)性。
構成挪用公款罪的國家工作人員包括:在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國家工作人員。在國有公司、企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受國有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
本罪在主觀方面是直接故意,行為人明知是公款而故意挪作他用,其犯罪目的是非法取得公款的使用權。但其主觀特征,只是暫時非法取得公款的使用權,打算以后予以歸還。至于行為人挪用公款的動機則可能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為了營利,有的出于一時的家庭困難,有的為了贊助他人,有的為了從事違法犯罪活動。動機如何不影響本罪成立。具體言之,挪用公款罪在主觀方面有以下特點:
1、挪用公款具有非法性。即行為人未經批準或許可(包括直接明示的許可或間接明示的默許),違反規章制度私自動用公款。其中,規章制度具有廣泛性,因此,挪用的非法性具有兩層含義:一是故意違反有關公款管理的規章制度,二是故意違反有關公款使用的規章制度,未經合法批準、許可。
2、挪用的本意,是指公款私用、移用、占用、借用。行為目的是為了使用,而非占有公款。其中,行為的目的包括:
⑴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
⑵挪用公款進行非法活動;
⑶挪用公款進行營利活動。
3、挪用并不侵吞公款,而是準備歸還,具有擅自借用的特性。即便挪用后而不能歸還,也不是出于行為人的主觀故意占有,而是出于行為人意志之外的客觀原因造成的。
以上就是相關回答,挪用公款罪中并沒有規定知情還是不知情,只是說的要滿足故意的行為,不知情就是屬于不是故意的,那么就不會構成犯罪,作為國家人員應該遵守國家的組織紀律,不能干違法犯罪的事情。有法律問題的話可以咨詢律霸網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借條和欠條的訴訟時效
2021-02-09配偶是法定監護人嗎
2021-01-14養別人老人多年能要回贍養費嗎
2021-01-27房產抵押擔保是否必須公證
2021-01-12合同中知識產權免責怎么約定
2020-12-08工作3年未簽訂勞動合同后辭職可以申請補償金嗎
2020-12-20賠償金和經濟補償的不同之處是什么
2020-12-14試用期解聘賠償是試用期工資還是轉正后的工資
2021-01-25什么是家庭財產保險
2020-11-13保險合同是有償合同
2021-01-12人身保險的保險費是怎么支付的
2021-01-24超48小時報案保險公司不理賠
2021-01-13不計免賠特約條款如何使用
2021-02-15怎樣確定保險責任與保險事故
2021-01-09二手車買保險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1-23土地轉讓流程有哪些
2020-12-07企業土地如何轉讓
2020-12-16土地出讓金的適用范圍有哪些
2020-12-29房屋拆遷安置有哪些方式
2021-02-11房屋拆遷補償方案中應該有幾種補償方式
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