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欺詐手段借款不還算詐騙嗎
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行為人的主觀意圖不同:
詐騙人主觀上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即行為人在借錢時就具有不歸還的意圖。詐騙罪以行為人具有非法占有為目的作為主觀構成要件的,因此,詐騙人“借錢”只是其虛構的幌子,主觀上根本沒有歸還的意圖。而正常的借貸人在借款時卻具有歸還的意思,往往只是因為客觀原因造成債務不能及時歸還。
(二)行為人采取的方式不同:
詐騙人在借款時都會采用虛構事實和隱瞞真相的手段,導致被害人產生錯誤的認識,如虛構借款用于某種投資或營利性的活動,又如虛構自已的財務狀況,使被害人誤信其有歸還的能力。而正常借貸中,借款人往往會如實的告知其借款用途,很少采用欺騙的方法。
(三)行為人對借款的態(tài)度不同:
詐騙人在騙得財物后不會考慮歸還財物,因此在財物的使用上毫無顧慮和節(jié)制,直接造成財物的滅失,如將借款用于賭博、吸毒或個人揮霍;而民間借貸中,借款人本身具有歸還借款的能力,或者將借款用于可產生合法收益的途徑,以保障歸還借款。
在判斷行為人是否是有非法占有意圖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行為人借錢的理由與實際用途:
在正常的民間借貸中,借款人會告知債權人借款的真實用途,讓債權人知曉借出資金的用途和風險,從而做出決定。而在詐騙案中,犯罪人通常會編造一些虛假的借款用途,如投資、工程建設等正當而且有豐厚利潤的項目,使被害人產生其借出資金安全并能及時收回的錯誤認識。而實際上,犯罪人在獲得借款后會將錢用于一些高?;蛘邿o法收回資金的活動,如用于賭博、供自己揮霍等,從而導致被害人的資金無法收回。行為人對資金的實際使用情況會反映出其借款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而借款時的理由與實際使用的異同,也可以反映出行為人在借款時是否有虛構事實或隱瞞真象的客觀行為,是考察行為人主觀心態(tài)的重要依據(jù)。
(二)行為人借款時的財務狀況:
行為人借款時的財務狀況是判斷其是否準備歸還借款的重要因素,行為人財務狀況結合其對借款的用途,能夠準確把握行為人的真實心態(tài)。在很多詐騙案件中,犯罪人在本人負債累累或者沒有任何償還能力的情況下,通過虛構事實將自已裝扮成富人或具有償還能力,如謊稱擁有房屋、土地、豪車等,在騙得借款后大肆揮霍,造成借款無法歸還,此類情形應當認定行為人在借款時就沒有償還的意圖。反之,如果行為人本人具有較好的財產條件,雖然通過虛構理由等手段獲得了借款,并用于了賭博等活動造成借款無法按時規(guī)還的,但其所擁有的其他財產,如房產、汽車、股票等,能夠保證債權人利益不受損失的,應當認定行為人在借款時具有歸還的意圖,不應認定為詐騙。
(三)行為人是否有掩飾真實身份或隱匿行蹤的行為:
在借貸式詐騙中,犯罪人在犯罪之前會利用假名、假住址或假證件來掩蓋真實身份,在得手后便銷聲匿跡。還有的犯罪人雖使用真實身份,但在騙得借款后或被害人追償過程中,又通過更換手機號碼、變更居住地點等方法來隱匿行蹤,這些行為也能夠反映出行為人不愿歸還借款的主觀心態(tài),是判斷行為人性質的重要依據(jù)。?判斷行為人的主觀意圖過程中,應當結合以上三點進行綜合的分析和判斷,準確把握行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
根據(jù)以上內容的相關的回答可以得出,如果是用欺詐的手段借錢不還的話,是很有可能會認定為詐騙的詐騙,會根據(jù)詐騙的具體金額來進行處罰,很有可能會判刑,判刑之后還是需要歸還欠款,如果您還有相關法律咨詢可以致電律霸網(wǎng)在線律師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村委會有權利簽訂征地協(xié)議嗎
2020-12-12庭前調解后反悔怎么辦
2021-01-12調崗調薪規(guī)定是什么
2021-02-23小貸公司減資條件是什么
2021-01-08哪些種類的商標可以注冊
2020-11-13買房交了定金怎么寫收據(jù)
2021-03-05稅收違法行為的行政處罰
2021-01-09監(jiān)護人能用被監(jiān)護人的錢嗎
2020-11-23是否可以要求子女經常回家探望
2021-01-26婚姻自由原則與婚姻自主權的區(qū)別有哪些
2021-03-23贍養(yǎng)父母是責任還是義務
2020-12-18股權激勵中競業(yè)限制條款的效力
2021-03-26企業(yè)經營不善降薪是否違法
2020-11-30工傷鑒定過了有效期怎么辦
2021-01-10炒地皮非法倒賣土地會受法律制裁嗎
2021-01-01哪些情形勞動者解除事實勞動關系嗎
2021-03-22勞動糾紛勞動局該不該管
2021-01-01交通事故本車人員受害能否要求保險公司賠償
2021-02-06已獲肇事者賠償,能否再要保險公司理賠?
2020-12-10超出駕證允許范圍駕車發(fā)生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向司機追償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