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銷售侵權復制品罪怎么判刑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一十八條規定,銷售侵權復制品罪,是指以營利為目的,銷售明知是侵犯他人著作權、專有出版權的文字作品、音樂、電視、電視、錄像、計算機軟件、圖書及其他作品以及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違法所得數額巨大的行為。
1.自然人犯本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2.單位犯本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上述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二、構成要件
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的著作權管理制度以及他人的著作權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這與侵犯著作權罪侵犯的客體是相同的。兩者所不同之處在于,本罪的侵權具有間接性,即對他人著作權和與著作權有關權益的侵犯是由非法復制、出版或者其他制作行為直接造成的,行為人的銷售行為只不過是前述直接侵權行為的延續,或者說是對直接侵權行為的一種幫助。也正因如此,其危害性比侵犯著作權罪相對要小些。
本罪的對象是侵權復制品。所謂侵犯復制品,依本條的規定,主要是指未經著作權人許可而復制發行的文字作品、音樂、電影、電視、錄像作品、計算機軟件及其他作品、擅自出版的他人享有出版權的圖書、未經錄音錄像制作者許可,復制發行其制作的錄音錄像制品、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
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銷售侵權復制品,違法所得數額巨大的行為。
銷售是本罪客觀行為的具體內容,銷售僅指將侵權復制品向消費者出賣,非銷售營利行為不能構成銷售侵權復制品罪。如果行為人不是銷售而是贈與、出借或收買自用等,均不符合本罪行為特征。應該注意的是,對這里的“銷售”之理解不應過于狹窄,如僅限于“出賣”的行為,對于出于營利目的把侵權復制品大量出租的也應視為一種“銷售”行為,以防止犯罪分子以此逃避罪責。
行為人銷售侵權復制品還必須是違法所得數額巨大的才能構成犯罪。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關于懲治侵犯著作權的犯罪的決定)若干問題的解釋》的精神,違法所得數額巨大,指個人違法所得數額在二萬元以上或單位違法所得數額在十萬元以上。違法所得數額未達到上述標準的不能構成本罪。
侵權復制品是銷售侵權復制品罪中“銷售”的物品,它是在侵犯他人著作權、專有出版權等合法權利的情況下復制、出版和制作的,對于銷售為《著作權法》所規定的合理范圍內使用的作品,如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而翻譯或者少量復制已經發表的作品,是否構成銷售侵權復制品罪。我們認為,這種行為是否構成銷售侵權復制品罪,應當注意以下兩點:
(1)違法所得數額。如果僅為銷售少量復制品,違法所得數額不大的,不構成銷售侵權復制品罪,可給予行政處罰。
(2)合法復制品的性質轉化,復制品的合法性一般是有一定條件的,超出合理使用的范圍,合法復制品的性質發生轉化,已不具有合法性,如依照《著作權法》,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或者少量復制已經發表的作品是合法的,但這些作品只能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如果出版發行,則是非法的,因此超出合理使用范圍銷售有關復制品,違法所得數額較大的,應按銷售侵權復制品罪處罰。
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并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依本節第220條之規定,單位亦能成為本罪主體,單位犯本罪的,實行兩罰制,即既對單位判處罰金,又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追究刑事責任。需要注意的是,本罪主體應該是指侵權復制品制作者以外的其他自然人或單位。如果是侵權復制品制作者自己實施銷售行為的,構成侵權著作權罪而非本罪。當然銷售侵權復制品的行為人也可能與制作侵權復制品的行為人共同構成侵犯著作權罪而非本罪。
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并且具有營利目的。這就要求行為人必須明知是侵權復制品而仍進行銷售的才能構成本罪。“明知”包括“明知必然是”和“明知可能是”兩種情況,只要行為人有其中之一情形的,就可認為其屬于“明知”,不能把“明知”局限于“確知”,以免放縱犯罪分子。對于“明知”的認定,不能僅憑行為人的口供,而應根據全案情況尤其是侵權復制品的來源渠道、行為人進貨與銷售的價格等客觀事實來綜合分析判斷。如果行為人出于過失并不知道屬于侵權復制品而予以銷售的,不構成本罪。
通過以上介紹我們可以看出,銷售侵權復制品情節嚴重是犯罪行為,要追究刑事責任。相信大家看了上面介紹后,對于銷售侵權復制品罪構成要件的法律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還有關于這方面的法律問題,如果對于這方面的知識還有什么疑問,歡迎大家到律霸網咨詢,我們將提供專業的律師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王春海律師,男,畢業于燕山大學法學專業,山東濱藍律師事務所主任,專職律師。 自執業以來,一直從事房地產、公司、金融等法律事務,在為房地產、公司企業、銀行、擔保公司、政府機構等提供法律服務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該律師以其優良的專業化服務和勤勉的敬業精神贏得了廣大客戶的好評。 先后為濰坊信悅房地產有限公司、濰坊市家福置業有限公司、濰坊市一鼎裝飾有限公司、濰坊萬泰裝飾設計有限公司、濰坊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濰坊分行、中國大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濰坊中心支公司、山東津海油氣能源有限公司、彩娜菲詩(中國)全國連鎖機構等多家單位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為濰坊市濱海地稅局、濰坊市坊子區招商局、濰坊市坊子區安監局等多家政府機關擔任常年法律顧問。全程參與濰坊市奎文區集體資產改制專項法律服務工作。 聯系方式:17861215566
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怎么處罰
2021-03-18不按時發工資怎么辦
2021-03-02操縱股票市場是什么罪
2020-11-18法人牽扯股權質押如何解除
2021-02-04意外工傷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12-22新婚姻法離婚財產如何分配呢
2021-01-23中止探望權法定理由有哪些
2021-01-12父母離婚后,子女是否有權因學費增加要求不與自己共同生活的父母一方增加撫養費
2021-03-23訴訟中保全需要擔保嗎
2020-11-11單方面離婚申請書
2021-01-27消費合同多久生效
2021-03-01法院判贈與房產無效契稅可以退嗎
2021-01-29哪些情況下勞動合同不能終止
2020-11-18勞務合同什么法律關系
2021-02-25實習期有沒有最低工資標準
2020-12-04哺乳期公司調崗
2020-11-24運輸保險合同
2020-12-13保險合同必須要有保險經紀嗎
2021-03-06人身保險種類可以分為哪些
2021-02-25廣西一起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