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安機關偵辦刑事案件過程中,經常會對犯罪嫌疑人進行拘留,這是一種常用的強制措施。對犯罪嫌疑人拘留后,公安機關應盡快進行審問。為了避免出現公安機關濫用職權的情況,我國刑事訴訟法對拘留有明文的法律規定,那么刑訴法刑拘的情形有哪些?下面我們一起跟隨小編做個了解。
一、刑訴法刑拘的情形有哪些?
公安機關對于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預備犯罪、實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時被發覺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場親眼看見的人指認他犯罪的;
(三)在身邊或者住處發現有犯罪證據的;
(四)犯罪后企圖自殺、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二、對于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如何處理?
拘留后,應當立即將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羈押,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除無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通知可能有礙偵查的情形以外,應當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以后,應當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
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時以內進行訊問。在發現不應當拘留的時候,必須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
三、刑事拘留的期限是多久?
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準逮捕書后的7日以內,作出批準逮捕或者不批準逮捕的決定。人民檢察院不批準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釋放犯罪嫌疑人,并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于需要繼續偵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人民檢察院對直接受理的案件中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14日內作出決定。在特殊情況下,決定逮捕的時間可以延長1日至3日。對于不需要逮捕的,應當立即釋放。對于需要繼續偵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綜上所述,一般情況下,刑事訴訟拘留的期限最長為14日。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拘留期限最長為37日。
由此可見,按照刑訴法刑拘方面的規定,公安機關發現有重大作案嫌疑的、犯罪嫌疑人準備逃跑的、預謀犯罪的、犯罪嫌疑人有毀滅證據行為的等種種情況時,可以申請對犯罪嫌疑人先行拘留,移送看守所羈押。按照刑事訴訟法規定,拘留的期限不得超過37天,如果經過審問,證據確鑿的,公安機關會請求對其逮捕。
刑事訴訟中舉證責任由誰承擔?
刑事訴訟立案程序是怎樣的?
新刑事訴訟中的非法證據排除包括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訴訟受案范圍是否包括拆除建筑物
2020-12-22結婚六年未辦結婚證算法律婚姻嗎
2021-02-05私營企業有人數要求嗎
2021-02-05什么是域名仿冒注冊商標
2021-01-192020公司破產員工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3-23訴前調解要注意什么
2021-01-30什么是探望權,探望權糾紛如何處理,怎么執行
2021-01-22父贈與繼子房產兒子有權反對嗎
2021-01-25請問父母有退休金能否申報贍養
2021-01-20子女有贍養能力低保能辦嗎
2021-01-11離婚賠償金怎么計算
2020-12-17斷絕關系永不回家犯法嗎
2020-11-17擔保人還款后追償訴訟時效過期了怎么辦
2021-03-12勞動合同變更的條件
2021-02-02簽了合同剛入職兩個星期怎么離職
2020-12-27員工被無故辭退如何維權
2021-03-18企業勞動爭議協商調解規定
2020-12-19人壽保險理賠程序有哪些
2020-12-01倉儲物的保險賠償金及保險代位求償權的案例分析
2021-01-17孕婦摔傷為何不獲賠 保險公司以免責拒賠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