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法實踐中,對于種類龐雜、數量繁多的違法行為,并不是每一種、每一個都是屬于刑事案件、需要追究刑事責任并給予刑事處罰,在我國刑事訴訟法中,對達到刑事案件標準的情形作出了具體規定,同時,對哪些不屬于刑事案件的情形也進行了明確,那么,刑訴法第十五條規定是怎樣的呢?
一、刑訴法第十五條規定的內容
第十五條 不追究刑事責任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二、刑訴法第十五條規定的解讀
本條是關于依照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規定。
根據本條規定,刑事案件只要存在六種情形中的任何一種,就不能追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責任。對于刑事訴訟開始前已經發現的,不應立案受理。在偵查階段發現的,應當撤銷案件。在審查起訴階段發現的,應當作出不起訴的決定。在審判階段發現的,對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應當作出判決,宣告無罪;對于告訴才處理,被害人撤回告訴的,用準許撤訴的裁定結案;對具有其他情形的案件,一律裁定終止審理。
眾所周知“刑法規定定罪標準、提供量刑尺度;刑事訴訟法規定認定犯罪與追究刑事責任過程中所適用的程序,即刑事訴訟法是關于司法機關如何運用刑法規定,在認定犯罪、追究刑事責任等過程所遵循的程序。因此,考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何種情況下是否承擔刑事責任,辦案機關只能以刑法為根據,而在什么情況下如何追究刑事責任是程序性問題,應由訴訟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這完全是在確定什么情況下不追究刑事責任。立法的初衷也許不是規定是否追究刑事責任,但這樣的表述極易使人產生誤解,而與刑事訴訟法的內容相違背,立法的明確性要求必須徹底改變這種含糊費解的內容表述。
綜上所述,關于法第十五條規定的問題,主要是列出了可以不必追究刑事責任的六種情形,但在具體解讀中,卻容易使人混淆,不追究刑事責任是一種定性和量刑的說法,但刑訴法主要是程序法,刑法才是定性和量刑的法律,在刑訴法中出現以上條款極易讓人產生誤解和偏差。
2020年刑事訴訟法解釋
2020最新刑事訴訟法全文
刑事訴訟法及司法解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職之后可以仲裁雙倍工資嗎
2021-03-14國家賠償的申請范圍
2021-02-23律師能不能在企業擔任監事
2021-02-11懷孕女子犯罪怎么處理,會坐牢嗎
2021-02-05爺爺是否有權利把房子贈予孫子
2020-12-22瞞著寫首付贈與協議是否有效
2020-11-14沒有以夫妻名義同居構成重婚罪嗎
2020-12-06錄音去哪里司法鑒定
2021-01-04到法院能和娘家人斷絕關系嗎
2021-03-02玻璃窗意外掉落砸死男童,誰來負責
2021-01-20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糾紛案件的解釋
2020-12-27勞動合同期限怎么填
2021-01-02勞動者勞動合同變更不同意的后果
2021-03-26小貨駕駛證實習期能扣分嗎
2021-01-21實習期間下班后摔倒,誰的責任
2021-01-06論發展我國出口產品責任險
2021-01-17對新保險法修改中兩個問題的探討
2021-02-26學生意外保險理賠范圍是什么
2021-02-20交通責任認定書下來保險就可以賠款嗎
2021-02-11二手車能否超出其轉讓價格進行理賠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