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法治社會,作為法治社會各式各樣的法律法規肯定是很多的,憲法是我國的最高法律。那么我們對這些法律是否都了解呢?每部法律對應著怎樣的情況呢?適用范圍是怎樣的呢?各部法律的相關規定又是怎樣的呢?很多人可能很多都完全聽都沒聽過,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有哪些?那我我們今天要了解的就是刑事訴訟法近親屬范圍有哪些?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二條第六項規定,近親屬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筆者認為此項規定范圍過于狹窄,應將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納入“近親屬”的范圍。理由是:
一、現行規定與我國的人口現狀和人們的傳統觀念不符
我國自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以來一直實行一對夫婦生育一胎的計劃生育政策,許許多多的家庭響應國家的號召只生育了一個子女,兩代人養育一個小孩或者一個子女贍養兩代老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為家庭成員的家庭在我國大量存在,隨著我國漸入老齡化社會,這樣的家庭必將越來越多,且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孫子女或外孫子女是一個人除父母子女之外最近的直系親屬,當父母死亡或不能撫養子女的時候,一般情況下都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撫養;當子女死亡或無能力贍養父母時,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由孫子女或外孫子女贍養。而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孫子女或外孫子女卻不是近親屬,不符合我國的傳統倫理。
二、與我國的民事法律規定不一致
我國民法通規第十六條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人員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第十七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一)配偶;(二)父母;(三)成年子女;(四)其他近親屬;……。”這條規定主要針對精神病人,而精神病人大多是成年人,祖父母、外祖父母擔任監護人的情形很少,所以未明確列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十二條規定:“民法通則中規定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設立監護人的目的是為了有效地保護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人身、財產或者其他合法權益,確定監護人的順序是根據與被監護人的關系的遠近而定的。民法通則第十六條為未成年人設定的監護人除父母外,祖父母、外祖父母是第一順序監護人,說明與被監護人的關系是僅次于被監護人的父母,因此,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將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納入了近親屬的范圍。刑事訴訟法將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排除“近親屬”之外,造成同一法律術語在刑事、民事不同的法律領域有不同的外延,很容易引起人們法律概念的混淆,不利于統一執法,也有損立法的嚴肅性。
三、不利于準確打擊犯罪
在我國刑事實體法領域,有許多涉及危害近親屬的行為因不具有社會危害性而不按犯罪處理的相關規定。如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四項規定:“偷拿自己家的財物或者近親屬的財物,一般可不按犯罪處理;對確有追究刑事責任必要的,處罰時也應與在社會上作案的有所區別。”2005年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搶劫、搶奪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七條第三款規定:“為個人使用,以暴力、脅迫等手段取得家庭成員或近親屬財產的,一般不以搶劫罪定罪處罰……”2006年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第三款規定:“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盜竊自己家庭或者近親屬財物,或者盜竊其他親屬財物但其他親屬要求不予追究的,可不按犯罪處理。”根據這些規定,對近親屬實施的上述相關行為可不按犯罪處理,有利于減少社會對立、消化社會矛盾,有利于社會和家庭的和諧。但假若上述行為侵害的對象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則不能適用上述司法解釋,對行為人只能定罪處罰,這樣則有違上述司法解釋的立法原意和目的,實踐中,作為被侵害對象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要求追究孫子女或外孫子女刑事責任的現象并不多見。所以,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實施的一些侵害行為因不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也不應對行為人定罪處罰。故應將祖父母、外祖父母納入“近親屬”的范圍。
四、不利于維護刑事訴訟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我國刑事訴訟法有數條涉及“近親屬”的條款,其中既有關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方的,也有關于被害人一方的。第三十七條第二款:“辯護律師經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許可,并且經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被害人提供的證人同意,可以向他們收集與本案有關的材料。”第四十條:“公訴案件的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及法定代理人,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有權委托訴訟代理人。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代理人,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隨時委托訴訟代理人。人民檢察院自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其近親屬、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委托訴訟代理人……”等等。上述有關當事人近親屬的規定,是為了更好地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當當事人不能有效地行使自己的訴訟權利時,可以由其近親屬代為行使,如果近親屬的范圍過窄,則不利于上述立法目的的實現,特別是對于父母死亡或者父母患有精神病的未成年的獨生子女以及沒有兄弟姐妹且子女死亡(或沒有行為能力)的老人,如果自己不能有效地行使訴訟權利,按照現行刑事訴訟法的規定,這些人沒有近親屬,其他人又不能代為行使,這些人的合法權益則難以得到保護。綜上所述,應將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納入“近親屬”的范圍。
雖然我們生活中并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用到法律知識的,不可否認的是法律確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可或缺。我們在遇到很多侵犯自己合法權益的情況下并非采取以暴制暴的方法才可以解決問題,相反只要我們學習了法律就可以拿起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2020最新刑事訴訟法全文
刑事訴訟法及司法解釋
刑事訴訟法解釋第155條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職工請假是否存在勞動糾紛
2020-11-11交通事故死亡賠償金多少錢,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24公示催告的申請費由誰承擔
2021-03-18新三板掛牌概要
2021-01-08協議離婚可是男方不付孩子的撫養費怎么辦
2020-11-20保全債權是如何保全的
2021-02-08已登記的地役權首次登記需要的材料
2020-11-26煤礦井下用工最長不超過多少年
2020-11-10勞動糾紛常見情形有哪些
2021-03-17購車保險合同約定不明確的,對合同條款應如何解釋?
2020-12-26住房責任保險的含義是什么
2021-01-14保險詐騙犯罪的具體行為方式有哪些
2021-02-16出租車全責拒賠應該怎么處理
2020-12-08保險沒有定損怎么理賠
2021-02-27交通事故致人死亡 保險公司被判賠償
2021-01-12土地轉讓的期限是多久
2020-12-07拆遷補償協議審批是多長時間
2020-11-20拆遷房辦房產證能改名字嗎
2020-12-26拆遷獎勵是什么,國家有什么文件規定
2020-11-26關于住改非,國家有沒有統一的補償標準
20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