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庭前原告準備的材料是什么
第一,按照傳票上規(guī)定的時間,按時參加訴訟;
第二,攜帶本人身份證,一起起訴狀等訴訟文書;
第三,攜帶所有證據(jù)的原件,如果有證人出庭作證,需要讓證人親自來法庭并且攜帶身份證證;
第四,開庭時遵守法庭記錄;
第五,如果法院主持調解,需要有一個調解的最低底線。
法院在開庭審理民事案件時,一般按照以下程序進行:
一、開庭審理。開庭審理時,審判長要核對當事人、訴訟代理、第三人,宣布合議庭組成人員,告知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和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申請回避等。
二、法庭調查。主要是當事人陳述和證人作證,出示書證、物證和視聽資料,宣讀現(xiàn)場筆錄、鑒定結論和勘驗筆錄。法庭調查的基本順序是:第一,詢問當事人和當事人的陳述;第二,證人到庭作證;第三,鑒定人到庭;第四,出示書證、物證和視聽資料;第五,勘驗人到庭。
三、法庭辯論。指在合議庭主持下,各方當事人就本案事實和證據(jù)及法律依據(jù),闡明自己的觀點論述自己的意見,反駁對方的主張,進行言詞辯論的訴訟活動。法庭辯論的順序是: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fā)言;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fā)言或答辯;互相辯論。
四、合議庭評議。法庭辯論結束后,合議庭休庭,由全體成員對案件進行評議。評議不對外公開,采取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原則。評議應當制定筆錄,對不同意見也必須如實記入筆錄,評議筆錄由合議庭全體成員及書記員簽名。五、宣讀判決。合議庭評議后,審判長應宣布繼續(xù)并宣讀判決。如果不能當庭宣判,審判長應宣布另定日期宣判。
開庭的時候首先要進行和對當事人的身份信息,原告何被告向法庭陳述自己的具體情況,說明自己的身份信息、現(xiàn)居住地址和給另一方的關系,然后核對完畢,沒有錯的情況下,開始讓當事人進行陳述具體的時間,不過整個過程比較簡單,主要是說重點。
法院立案后多久開庭
需要在開庭前調解的案件范圍
立案到開庭要經(jīng)歷什么,立案多久開庭?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追究工傷事故怎么處理
2021-01-20軍婚的法律制度規(guī)定有哪些
2020-12-04趙**破壞軍人婚姻案
2021-01-02發(fā)明專利與實用新型專利申報申請事項有哪些
2021-03-18履約保證金為什么不等同于違約金
2020-12-18債務還不上車以抵押車怎么辦
2021-01-20怎樣進行農(nóng)民工傷殘賠償
2020-11-09未離職沒簽合同申請仲裁算曠工嗎
2021-03-25公司房產(chǎn)抵押貸款程序是什么
2021-03-01離婚訴訟的十大誤區(qū)
2021-03-14先賣房再買房會遇到哪些問題
2021-01-29離婚房產(chǎn)確權訴訟需要被告到場嗎
2021-03-22住房公積金賬戶能否執(zhí)行
2021-01-18在哪些情況下勞動合同可以終止呢
2021-02-08勞務合同的無效由什么確認
2021-01-24分包給勞務隊屬于違法分包嗎
2021-02-23壽險分類具體包括哪些
2020-12-21公司為勞動者投保團體人身保險誰是被保險人
2021-02-17保險合同訂立程序的特點有哪些
2021-02-18貴州殘保金怎么計算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