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案件公開宣判什么意思?
刑事訴訟法第11條規定,人民法院審判案件,除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一律公開進行。公開審判,指法院審理案件和宣告判決,除了法庭評議以外,一律公開進行。它是刑事審判的一項基本原則。
公開審判,法院應當做到:
(1)開庭3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開庭時間和地點;
(2)允許公民到場旁聽;
(3)允許記者采訪和報道。
二、哪些案件可以不公開審判
1、審判公開的例外:
(1)涉及國家秘密;
(2)涉及個人隱私;
(3)未成年人犯罪,其中14周歲以上不滿16周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開審理,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不公開審理(司法解釋規定是指開庭時的年齡);
(4)涉及商業秘密。(司法解釋規定必須由當事人提出申請。)
2、在公開審理案件時,對于公訴人、訴訟參與人提出涉及國家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證據時,審判長應當制止。如確與本案有關的,應當決定案件轉為不公開審理。
3、依法不公開審理的案件,任何公民包括與審理該案無關的法院工作人員和被告人的近親屬都不得旁聽。審理未成年被告人的案件,適用相關規定。
4、依法不公開審理的案件,宣告判決也必須公開。
三、刑事審判的公開原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二條、第一百六十三條的規定:
(1)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應當公開進行。但是有關國家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案件,不公開審理。
(2)十四歲以上不滿十六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開審理。十六歲以上不滿十八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開審理。
(3)對于不公開審理的案件,應當當庭宣布不公開審理的理由。
(4)宣告判決,一律公開進行。
當庭宣告判決的,應當在五日以內將判決書送達當事人和提起公訴的人民檢察院;定期宣告判決的,應當在宣告后立即將判決書送達當事人和提起公訴的人民檢察院。
我國很多刑事案件都會剛開審判,目的是為了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到他人會通過什么方式實施違法犯罪行為,同時也通過此種方式警告民事主體不得實施違反法律的行為,否則會受到較重的處罰。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如果發現了他人實施犯罪行為,可以下發給公安機關舉報。
刑事拘留后被批捕大概多長時間會到法院進行宣判
公開審判原則是什么意思
公開審判原則是什么?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律師介入政府征收補償工作的重要意義
2020-12-15熊孩子損壞滅火器,監護人是否承擔賠償
2021-03-07房產證是夫妻名字抵押貸款需要兩人簽字嗎
2021-01-13公司不成立工會可以嗎
2020-11-15單位集資房屬于什么類型的房子
2021-02-08公司解除勞動合同需要賠償嗎
2021-01-28分公司可以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0-11-24工會經費上繳比例是多少
2020-12-10疫情期間被隔離扣工資嗎
2021-03-09意外保險的保費如何計算
2020-11-17家庭財產保險的現狀如何
2020-12-02財產保險合同履行地如何確定
2021-03-13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四)
2021-01-10免責條款未說明 保險公司輸官司
2020-11-20人身故了保險公司理賠時間是多久
2021-01-26導游人士購買保險全方位攻略
2021-03-07被保險人死亡由誰承繼被保險人的權利義務
2021-02-26被保險人喪命誰能依法獲賠
2021-03-26汽車投保人維權存在哪些誤區
2021-01-12保險理賠有時間限制嗎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