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中的辯護包括哪些方式?
(一)自行辯護
(二)委托辯護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33條的規定,自訴案件的被告人有權隨時委托辯護人。人民法院自受理自訴案件之日起3日以內應當告知被告人有權委托辯護人。
2、公訴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自案件移送到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之日起,有權委托辯護人。
(1)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后或者采取之日起,可以聘請律師為其提供法律幫助。
(2)人民檢察院自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材料之日起3日以內,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托辯護人。
(3)對于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應當自人民檢察院的刑事偵查部門將該案件移送審查起訴部門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權委托辯護人。
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151條規定,開庭前10天被告人未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被告人可以委托辯護人。
(三)指定辯護
指定辯護包括:
1、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因經濟困難或其他原因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提供辯護。最高人民法院《解釋》對“可以指定”辯護人的情況作了具體規定,包括:
(1)符合當地政府規定的經濟困難標準的;
(2)本人確無經濟來源,其家庭經濟狀況無法查明的;
(3)本人確無經濟來源,其家屬經多次勸說仍不愿為其承擔辯護費用的;
(4)共同犯罪案件,其他被告人已委托辯護人的;
(5)具有外國國籍的;
(6)案件有重大社會影響的;
(7)人民法院認為起訴意見和移送的證據材料可能影響正確定罪量刑的。指定的辯護人,應當是依法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
2、被告人盲、聾、啞或者限制行為能力,或者在開庭審理時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而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3、被告人可能被判處而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為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辯護。
辯護權是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權利,無論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性質有多么的惡劣,犯罪嫌疑人的辯護權始終都是受法律保護的。不過,辯護也并不是要幫助嫌疑人逃脫法律的制裁,因為辯護意見也得有相應的法律依據才行。
扒竊案辯護詞一般包括哪些內容
無罪辯護罪輕辯護需要注意哪些風險
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辯護詞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監督的要求有哪些
2021-02-19商號有限制嗎
2020-11-07怎樣避免商標無效請求
2020-11-09案件終審是否還可以救濟
2021-03-13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該如何定罪
2020-11-21確認勞動關系糾紛能否主張賠償
2021-02-20擔保責任期限中止的規定
2021-02-24保管人擅自處分保管物能要求賠償嗎
2020-12-27代被保人簽字投保是否合法
2020-12-05離職后公司扣工服折舊費違法嗎
2021-02-16清潔工是雇傭關系嗎
2021-02-15購房還貸有哪些小技巧
2021-01-06調崗調薪是否屬于變更勞動合同
2021-01-28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采用什么形式
2021-01-20事業單位無社保的裁員補償標準
2020-11-15保險合同中默示保證與明示保證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18保險合同糾紛管轄權爭議上訴案
2021-01-19論人身保險合同效力之規范
2021-02-05陳某訴一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0-11-22商業保險已賠償侵權人還需要賠償嗎
20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