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精神病鑒定一般發生在刑事訴訟活動中,因為行為人的精神狀態關系到是否承擔刑事責任。司法精神病鑒定有哪些法律規定?律霸小編整理了相關內容,詳情請看下文。
司法精神病鑒定,是指運用司法精神病學的理論和方法,對涉及與法律有關的精神狀態、法定能力(如刑事責任能力、受審能力、服刑能力、民事行為能力、監護能力、被害人自我防衛能力、作證能力等)、精神損傷程度、智能障礙等問題進行鑒定。
民法通則第13條規定:“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刑法第18條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p>
刑事訴訟法第48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
行政處罰法第26條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時有違法行為的,不予行政處罰,但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看管和治療。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違反治安管理的,應予處罰?!?/p>
司法精神病鑒定的目的,在于確定行為人是否具有刑事責任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判斷有無責任能力。對精神病的鑒定首先是從臨床精神病學的基礎出發,全面檢查分析,確定有無精神病,同時從法律的角度確定犯罪時的精神狀態及嚴重程度和它與犯罪的因果關系兩方面考慮,具體判斷標準如下:
一、是不能辨認自己的行為,一個人雖患有精神疾病,但如果仍有辨認自己行為的能力,還是要負相應的刑事責任。
二、是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即雖可能有辨認能力但喪失了控制能力,其行為已無法受到主觀意識的支配和控制。
三、是必須是在發生危害行為的當時處于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狀態。
四、是在精神疾病的間歇期或是疾病緩和期出現危害行為的,因其精神活動已恢復正常,即不能評定為無責任能力。
五、是處于智能缺損狀態,即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狀態,應當在一定程度上負刑事責任。
司法鑒定申請書怎么寫?
司法鑒定的程序是怎樣的?
醫療事故鑒定與司法鑒定有什么區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約定不得轉租可以分租嗎,轉租的條件
2021-01-25注冊資金虛繳能否辦理股權質押
2020-11-14行政復議延期是否要舉行聽證
2021-03-25半月板損傷輕傷認定
2021-01-19婚姻中索要彩禮能否構成經濟犯罪
2021-02-03虛擬貨幣是傳銷嗎
2021-01-08訴后財產保全怎樣處理
2020-12-05非親生子女離婚歸誰
2021-03-03法律對失信人員子女有何限制
2021-03-01財產繼承方式有哪些
2021-02-05人事外包與勞務派遣有什么區別
2020-12-13意外險和交通事故可否重復賠償
2021-01-17購置房屋怎樣辦理保險
2020-11-17什么是家庭財產保險
2020-11-13保險經紀人需要什么條件資格
2021-02-27保險合同必須書面生效嗎
2021-01-22財產保險合同履行地如何確定
2021-03-13保險合同可以解除的情形及其后果
2021-03-19只因遲延理賠 多付5.5萬
2021-03-05城鎮居民醫遼保險可以在網上交嗎
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