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家賠償能否進行協商
國家賠償可以進行協商。關于國家賠償,我們是可以以調解解決國家賠償糾紛,建立國家賠償糾紛調解機制。并且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1、自愿原則
自愿原則是國家賠償調解的基本原則,是建立國家賠償糾紛機制的價值基礎。它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當事人選擇調解解決糾紛自愿。當國家賠償程序啟動后,當事人是選擇調解程序還是選擇行政賠償訴訟程序或司法賠償聽證程序,應當充分尊重當事人的意愿,由當事人自己決定。經征詢當事人的意見,如果當事人不愿進行調解,法院審判人員不得強迫當事人進行調解;在調解過程中,只要一方當事人不愿繼續進行調解,法院審判人員必須終止調解,不得強迫當事人繼續調解。
二是當事人處分權利自愿。經過自愿、平等協商達成的調解協議,應當是當事人權利自由處分的結果,調解協議的內容應當是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法院審判人員不得以任何方式強迫、誘導當事人違背其真實意圖達成調解協議。
2、合法原則
國家賠償調解作為法院的一項司法活動,應當符合合法原則。合法原則同樣包含兩方面的內容。
一是調解程序合法,是指在國家賠償糾紛調解過程中,應充分尊重當事人的調解自愿選擇權和權利自由處分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強迫、誘導當事人進行調解或違背當事人的真實意圖達成解決糾紛的協議,凡是有上述行為的均屬程序違法。
二是和解協議、調解協議內容合法,是指雙方當事人自愿達成的和解協議或在法院主持下當事人達成的調解協議必須合法,不得損害社會公益、第三人合法權益,不得違背社會公序良俗,不得違背法律禁止性規定。只有合法的和解協議或調解協議,才能得到法院的認可,從而具有訴訟上的法律效力,產生法定確定力和執行力。
3、中立原則
法院作為以調解方式解決當事人糾紛的主導者,在調解過程中應當堅守中立原則。中立原則,是指法院在以調解方式解決國家賠償糾紛的過程中,應當同雙方當事人保持同等的距離,對糾紛保持超然和客觀的態度,應當充分尊重當事人的調解意愿和對權利的自由處分,不得偏袒任何一方。
為確保法院審判工作人員(包括審判員和書記員)在調解過程中保持中立,應當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有關回避的規定,建立完善的國家賠償糾紛調解機制中的回避制度。在法院主持調解前,應當告知當事人審判工作人員的身份情況,凡是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五條規定的回避情形的,當事人都有權提出回避申請,要求其回避。法院應當按規定對當事人的回避申請進行答復,符合回避條件的應當要求法院審判工作人員回避,對不予準許當事人回避申請的決定,當事人可以申訴。
中立原則,要求法院在調解過程中保持中立,但這種“中立者”的角色定位,并不必然要求法院在調解過程中當然處于完全的“消極者”的角色。當進入國家賠償程序后,法院可以積極征詢雙方當事人的調解意愿,若雙方當事人同意調解,應首先讓當事人自行和解,和解陷入僵局的或當事人申請法院進行協調的,法院可以適時進入,可以為當事人提供調解意見或調解方案;對于一方當事人不愿進行調解的,經過觀察,對于有調解可能的,法院審判人員可以從事實和法律方面為當事人擺明利害關系,積極引導當事人進行調解,以和諧化解糾紛。
二、國家賠償范圍是什么
(一)行政賠償范圍
1.違法拘留或者違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的
2.非法拘禁或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
3.以毆打等暴力行為或者唆使他人以毆打等暴力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4.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5.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其他違法行為;
6.違法實施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的
7.違法對財產采取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的
8.違反國家規定征收財物,攤派費用的
9.造成財產損害的其他違法行為。
《國家賠償法》第五條同時規定了國家不承擔行政賠償責任的幾種情形:
1.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與行使職權無關的個人行為
2.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自已的行為致使損害發生的
3.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二)刑事賠償范圍
《國家賠償法》第十五、十六條規定了刑事賠償的范圍:
1.對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沒有事實證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錯誤拘留的
2.對沒有犯罪事實的人錯誤逮捕的;
3.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改判無罪,原判刑罰已經執行的
4.刑訊逼供或者以毆打等暴力行為或者唆使他人以毆打等暴力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5.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6.違法對財產采取查封、扣押、凍結、追繳等措施的
7.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改判無罪,原判罰金、沒收財產已經執行的。
《國家賠償法》第十八條同時規定了國家不承擔刑事賠償責任的幾種情形:
1.因公民自己故意作虛偽供述,或者偽造其他有罪證據被羈押或者被判處刑罰的;
2.依照刑法第十四條、第十五條規定不負刑事責任的人被羈押的
3.依照刑事訴訟法第十一條規定不追究刑事責任的人被羈押的
4.行使國家偵查、檢察、審判、監獄管理職權的機關的工作人員與行使職權無關的個人行為
5.因公民自傷、自殘等故意行為致使損害發生的
6.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對“國家賠償能否進行協商”所進行的解答,我們可以了解到國家賠償可以進行協商,我們是可以以調解解決國家賠償糾紛,建立國家賠償糾紛調解機制。如果大家還想了解其他法律知識,律霸網還提供了專業的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再次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單方解除權何時生效
2021-01-20部門規章可以設定行政許可嗎
2021-02-19工傷賠償申請表
2021-01-07原產地標記如何認證
2020-12-31商標權轉讓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08權利質權標的的要件有哪幾種
2021-03-22拘傳的程序有哪些
2020-12-11子女的姓氏如何確定?
2020-11-07新婚姻法關于家庭暴力財產分割及孩子撫養問題
2021-02-09父親自己寫的子女分割財產有效嗎
2020-12-23房地產開發資質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10辭職以后怎么辦理居住證
2021-03-18勞動仲裁單位什么情況下讓和解撤訴
2020-12-24懷孕被辭退應該怎么辦
2020-12-03購買人壽保險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3-04年輕人如何買保險,買保險的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1-12保險合同的體現形式包括了哪些
2020-11-28沒在現場報案保險公司需不需要理賠
2021-02-23車險騙賠都有什么特征判別
2021-03-19人身保險種類有哪些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