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包括如下三方面內容:
1.死刑犯臨刑前,應給予必要的心理矯治和法律救濟;
2.死刑犯臨刑前,應該安樂、祥和地死去,而不應掙扎著痛苦地死去;
3.施行“臨刑關懷”的目的,不是同情死刑犯,而是同情“人之死”,以達到社會教化的目的。
那么,具體而言,應該如何對死刑犯施行“臨刑關懷”呢?筆者認為,首先應建立一種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在試行一段時間后,再上升為法律。
這些制度應該包括如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1.實行預先告知制度。預先告知是指預先告知死刑犯執行死刑的時間,而不是一審宣判死刑,或二審裁定維持原判的時間。除告知執行時間外,還要告知執行地點和方式;除告知死刑犯本人外,還要告知其家屬及全社會。宣布對死刑犯執行死刑至少應提前24小時告知,使死刑犯對自己的死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有關部門有一定的時間施行“臨刑關懷”。
2.心理輔導和安慰。死刑犯從宣判到執行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此間,如果對死刑犯給予一定的疏導與安慰,死的恐懼便會有所減輕,因此對死刑犯給予心理輔導與安慰是十分必要的。對有宗教信仰的死刑犯,除必須進行心理輔導外,允許讓其所屬教會給予舉行簡樸的宗教告別儀式,以安慰死刑犯,如做彌撒、超度等。
3.允許親朋與死刑犯訣別。死刑犯被執行死刑,雖說是罪有應得,但痛苦的并不僅是死刑犯本人,還有死刑犯的親戚朋友,特別是其父母兄弟妻兒。允許親朋與死刑犯訣別,既撫慰了死者,又平息了其親戚朋友,平息了這一小群人的悲傷和可能會引發的仇恨。
4.實行“安樂死”,即實行注射方式。人類社會從最初的殘暴刑罰開始,逐步過渡到槍決、電椅、注射等,說明人類正朝著文明的法制社會進步。現代社會已經一致公認,只有注射死刑才是最文明的死刑執行方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村征地補償是怎么樣的
2021-02-10路邊停車方向不一樣會違章嗎
2020-12-14破產和解是否有利于債權人債權利益的實現
2021-01-16交警出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要用幾天
2021-01-15集資房房子確權是什么意思
2020-11-20非法侵入住宅罪認定的標準是什么
2021-01-23勞動調解協議生效反悔怎么辦
2021-01-12人身保險合同效力中止和效力終止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27如何準備理賠申請材料
2021-01-30什么是旅行社責任險條款
2021-02-13民生人壽跨省理賠16萬
2020-11-27中國留學生出國留學應注意什么以及留學保險有哪些
2021-01-21怎樣判斷保險合同成立
2021-01-23利用保險洗錢會受到怎樣的處罰
2021-03-25保險法告知義務的問題是什么
2021-01-14公交客車沒買保險能運客嗎
2021-01-25死亡事故理賠流程
2021-01-24自留地與機動地的區別
2020-12-11拆遷沒有協商有強制評估嗎
2021-03-11國家對于城中村拆遷有哪些補償政策呢
20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