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包括如下三方面內容:
1.死刑犯臨刑前,應給予必要的心理矯治和法律救濟;
2.死刑犯臨刑前,應該安樂、祥和地死去,而不應掙扎著痛苦地死去;
3.施行“臨刑關懷”的目的,不是同情死刑犯,而是同情“人之死”,以達到社會教化的目的。
那么,具體而言,應該如何對死刑犯施行“臨刑關懷”呢?筆者認為,首先應建立一種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在試行一段時間后,再上升為法律。
這些制度應該包括如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1.實行預先告知制度。預先告知是指預先告知死刑犯執行死刑的時間,而不是一審宣判死刑,或二審裁定維持原判的時間。除告知執行時間外,還要告知執行地點和方式;除告知死刑犯本人外,還要告知其家屬及全社會。宣布對死刑犯執行死刑至少應提前24小時告知,使死刑犯對自己的死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有關部門有一定的時間施行“臨刑關懷”。
2.心理輔導和安慰。死刑犯從宣判到執行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此間,如果對死刑犯給予一定的疏導與安慰,死的恐懼便會有所減輕,因此對死刑犯給予心理輔導與安慰是十分必要的。對有宗教信仰的死刑犯,除必須進行心理輔導外,允許讓其所屬教會給予舉行簡樸的宗教告別儀式,以安慰死刑犯,如做彌撒、超度等。
3.允許親朋與死刑犯訣別。死刑犯被執行死刑,雖說是罪有應得,但痛苦的并不僅是死刑犯本人,還有死刑犯的親戚朋友,特別是其父母兄弟妻兒。允許親朋與死刑犯訣別,既撫慰了死者,又平息了其親戚朋友,平息了這一小群人的悲傷和可能會引發的仇恨。
4.實行“安樂死”,即實行注射方式。人類社會從最初的殘暴刑罰開始,逐步過渡到槍決、電椅、注射等,說明人類正朝著文明的法制社會進步。現代社會已經一致公認,只有注射死刑才是最文明的死刑執行方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案件證據會給報案人查閱嗎
2021-02-24小區沒住人是否要交物業管理費
2021-03-20抑郁癥離婚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04離婚時男方隱匿財產,女方在離婚后可以要求多分割財產嗎
2021-03-03贍養費能訴前提前支付嗎
2021-02-28分公司負責人能否被執行
2021-02-10如何確定交通誤工費賠償標準
2021-03-08員工打架能直接開除嗎
2021-03-14購買集資房要什么條件
2020-12-05工傷社保賠了單位還要怎么賠
2021-01-05勞動仲裁可以索要名譽賠償嗎
2021-03-15房屋中介違約應該怎么賠償
2021-01-04申請財產保全需要抵押財產嗎
2021-02-17什么是承包關系
2021-02-10建筑勞務是否可以分包給個人
2021-01-16經濟裁員能否獲得經濟補償
2021-02-24離職補償金標準按照應發嗎
2021-02-15壽險詐騙的類型包括哪些
2021-03-22保險理賠降賠空間是怎么回事
2021-03-15在責任保險中第三人是否有權向保險人請求保險金給付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