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三章對經營者的義務作了如下規定:
“第十六條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履行義務。
經營者和消費者有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履行義務,但雙方的約定不得違背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十七條經營者應當聽取消費者對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的意見,接受消費者的監督。
第十八條經營者應當保證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對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商品和服務,應當向消費者作出真實的說明和明確的警示,并說明和標明正確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發生的方法。
經營者發現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存在嚴重缺陷,即使正確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仍然可能對人身、財產安全造成危害的,應當立即向有關行政部門報告和告知消費者,并采取防止危害發生的措施。
第十九條經營者應當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真實信息,不得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
經營者對消費者就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和使用方法等問題提出的詢問,應當作出真實、明確的答復。
商店提供商品應當明碼標價。
第二十條經營者應當標明其真實名稱和標記。
租賃他人柜臺或者場地的經營者,應當標明其真實名稱和標記。
第二十一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或者商業慣例向消費者出具購貨憑證或者服務單據;消費者索要購貨憑證或者服務單據的,經營者必須出具。
第二十二條經營者應當保證在正常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情況下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應當具有的質量、性能、用途和有效期限;但消費者在購買該商品或者接受該服務前已經知道其存在假疵的除外。
經營者以廣告、產品說明、實物樣品或者其他方式表明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狀況的,應當保證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的實際質量與表明的質量狀況相符。
第二十三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按照國家規定或者與消費者的約定,承擔包修、包換、包退或者其他責任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或者約定履行,不得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
第二十四條經營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或者減輕、免除其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
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內容的,其內容無效。
第二十五條經營者不得對消費者進行侮辱、誹謗,不得搜查消費者的身體及其攜帶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費者的人身自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不接受公司安排可以勞動仲裁嗎
2021-03-01開假匯票承兌5萬如何處罰
2021-01-02撫養費是否包括教育費
2020-11-24代書遺囑的效力分析
2021-03-19超越代理權的行為有哪些
2021-02-23胎兒夭折遺產該如何繼承
2020-12-29中介賣房有哪些侵權現象
2021-02-21企業分立合并后需要變更勞動合同嗎
2021-02-09一般員工簽競業限制有效嗎
2021-01-10競業限制糾紛屬于勞動爭議嗎
2020-11-28實習期公司有權利處罰員工嗎
2020-12-28一裁終局不包含勞動糾紛嗎
2020-12-18壽險合同成立之后能否變更
2021-01-04貨物運輸途中滅失,代辦托運人需要賠償嗎
2021-01-03重復保險出險后能獲得超額賠償嗎
2020-12-16購買交通保險應注意什么
2021-01-08保險法中是如何規定追償的
2021-01-03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拒賠合法嗎
2021-01-21保險理賠原則是什么
2021-03-18違反最大誠信原則所帶來的保險糾紛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