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手機爆炸,經營者應當承擔哪些責任
依據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通過網絡購買的手機發生爆炸的,如果是手機問題造成的,經營者要承擔賠償的責任,如果是生產者責任的,可以向生產者追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四十四條 消費者通過網絡交易平臺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要求賠償。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不能提供銷售者或者服務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的,消費者也可以向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要求賠償;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作出更有利于消費者的承諾的,應當履行承諾。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賠償后,有權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追償。
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明知或者應知銷售者或者服務者利用其平臺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與該銷售者或者服務者承擔連帶責任。
網購的風險
一、時間風險。
指購買時間與如果購買失敗所花費的時間。由于網購的送貨方式主要是郵寄,從網上下訂單到收到貨物的時間可能過長。消費者還要自己取貨,會浪費時間和精力。
二、交付風險。
指對產品不能交付或交付的時間過長。貨物可能在運送途中丟失,可能得不到貨物,且異地送貨過程中可能造成商品的損壞。
三、產品質量風險。
指與產品質量相關的失望,例如產品不好用或是假貨。由于消費者不能親自查看和試用商品, 網絡上對商品功能、質量、顏色等信息的描述和實際商品可能出現差異,導致購得的商品與期望中的商品相差甚遠,也許還會購到假冒偽劣產品。
四、服務風險。
指如果產品出現問題,維修和退換服務所帶來的失望。退換網上選購的商品可能會很麻煩,還需承擔雙重運費。如果網上購買的商品壞了,修理維護等售后問題可能得不到保障。
五、付款風險。
指在互聯網上輸入信用卡帳號所帶來的風險。網上支付失敗可能會造成貨款的丟失,黑客可能盜用您的信用卡數據,會造成更大的金錢損失。
六、隱私風險。
指消費者的個人隱私可能遭到侵犯。消費者在零售網站上填寫的個人信息,可能會泄露給其他一些公司或個人。這些網上公司可能會在沒經允許的情況下聯系本人。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通過網絡購買的手機發生爆炸的,如果是手機問題造成的,經營者要承擔賠償的責任,如果是生產者責任的,可以向生產者追償。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簽了裝修合同怎么解除
2021-03-03行使不安抗辯權有何效力
2021-02-26租房合同糾紛最快多長時間能執行
2020-11-08農民工討薪不成順走電纜線沖抵構成犯罪嗎
2021-01-03涉外婚姻找不到人多久才能判
2021-03-06銀行貸款逾期不還會坐牢嗎
2020-12-16冤假錯案警察怎么處理
2021-01-04銀行按揭貸款購房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2021-02-27用人者責任的內容有哪些
2021-02-21房產面積的測量是怎樣規定的
2021-01-13單位辭退多久給解除勞動合同
2021-02-04農民工意外死亡最少獲賠額為多少?
2021-02-26企業退休養老金相關規定是什么
2020-11-09超過勞動仲裁時效期間應如何主張權利
2021-01-11勞動調解后用人單位拒不履行怎么辦
2021-03-02可以構成保險人解除保險合同的條件是什么
2021-01-18人身保險的被保險人是什么意思
2020-11-10本案保險合同中的免責條款是否有效
2021-02-22明知患病仍承保 保險公司被判賠
2021-03-14交通事故同等責任保險公司如何賠償
202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