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
你好,請問離婚精神損害賠償權利基礎怎樣?
普洱律師解答:
2001年4月28日修訂的《婚姻法》在“救助措施與法律責任”一章中,確立了離婚損害賠償制度。該制度不僅強化了《婚姻法》的精神,完善了我國《婚姻法》的立法體例,而且賦予當事人明確的、可尋求的保護自己的法律依據。
離婚精神損害賠償是指合法夫妻一方因其過錯行為,使另一方遭受精神痛苦與精神利益的損失,過錯行為導致離婚時所應當承擔的物質等形式的賠償。
離婚精神損害在廣義上包括過錯方造成的精神痛苦與精神利益的損失。精神利益的損失是指受害方配偶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遭受的侵害,如名譽權或榮譽權遭受毀損或侵害等。《婚姻法》第46條確立的離婚損害賠償規定的情形是:離婚是因為重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實施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等特定原因造成的。當夫或妻的侵權行為造成離婚結果出現,他方才有權請求因該侵權行為產生的損害賠償。如果離婚原因不是法定的侵權行為時,他方不得請求離婚損害賠償。
目前,我國精神損害賠償的概念包括以下幾層含義:合法夫妻中一方的人身權(包括人格權和特定的身份權)受到侵害;該侵害是由于另一方的法定過錯行為造成的;該侵害足以導致離婚事實的發生。這是目前我國法律規定的請求精神損害賠償的前提條件,如果該行為不能導致離婚,那么,受害方配偶所提出的精神損害賠償請求將無法得到法院的支持。
從權利產生的依據來看,離婚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權屬于第二性權利,即救濟權。
該權利的行使應當以第一性權利夫妻一方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為前提。但是,對該制度中的原權利即配偶權,我國法律尚未做出明確規定。《婚姻法》在第3、4、9、14、20條中規定了配偶之間的姓名權、住所決定權等權利,以及禁止重婚、家庭暴力、應當相互忠實等義務。這些規定在實質上已經認可了配偶權的部分內容,只是在外延上欠缺較多,沒能在立法中確認一般意義上的配偶權。
對于《婚姻法》第46條規定的四種法定情形而言,重婚和有配偶而與他人同居的行為違反了夫妻之間的忠實義務;家庭暴力和虐待的行為不僅侵犯了配偶的身體權和健康權,也侵犯了配偶的人格權,同時還在身份權上侵犯了配偶的日常生活協助權;遺棄則違反了同居義務和配偶的日常生活協助義務。這些行為在多數情況下,都會造成精神損害。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三級醫療事故的判定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26公司股權轉讓掛牌多長時間
2020-12-16辦理船舶抵押登記應提交哪些材料
2021-03-18別除權與其他破產程序中的權利相比有何不同特征
2021-03-18借條到期重寫怎么寫
2021-03-21限制妻子婚姻自由的協議無效
2021-02-20申請法官回避的時限
2020-12-16船舶確權之訴訴訟費由誰承擔
2021-03-15律師調解婚姻糾紛應遵守哪些原則
2021-03-10傷殘人員變更國籍,傷殘撫恤金和相關待遇會被取消嗎
2020-11-18被收購公司孕婦員工怎么辦
2020-11-23公司被收購能辭退孕婦嗎
2021-02-15老人購買壽險的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1-03-06自殺案首判中會出現什么問題
2021-03-15什么是定期壽險,哪些人適合購買定期壽險呢
2021-01-14買賣投連險有哪些費用需要交納
2021-03-24保險合同為什么會終止
2020-12-01撞傷行人駛離現場返回時掉頭撞樹如何理賠?
2021-01-12撞死人保險賠償多少萬
2020-12-04汽車追尾事故理賠是怎樣進行的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