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促銷廣告作為商家推銷自己商品的重要手段,在市場交易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其內容必須真實、健康,措辭也應注意嚴謹、準確。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條和第24條的規定,對于商品促銷廣告中牽涉消費者利益的宣傳條文,消費者享有知情權,商家有義務將其具體內容講述清楚,盡量不讓消費者產生誤解。但是,一方面,我國語言文字本身存在著復雜性、多義性、模糊性和不確定性等特點,對同一詞語、同一句話往往可以作多種解釋;另一方面,現時商家舉辦的商品促銷活動,涉及的商品品種多、操作流程細,媒體廣告在有限的字數內不可能一一說明,要求商品促銷廣告的宣傳內容在表述上只能有一種清楚明白、不會產生歧義的理解過于苛刻,從而使對其內容進行解釋不可避免。
那么誰對商品促銷廣告內容擁有“解釋權”呢?
普通合同的訂立需要經過要約和承諾兩個階段,格式合同的訂立也是一樣。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接受要約的相對人一旦進行承諾,合同便成立。根據《合同法》第15條第2款的有關規定:“商業廣告的內容符合要約規定的,視為要約。”商品促銷廣告的內容確定,其邀請對象無需與其提供者進一步協商就可以直接交易的,應認定為要約。消費者應此要約到商家消費即作出承諾,使買賣合同成立,商品促銷廣告內容即對雙方都發生效力。依照我國《民法通則》、《合同法》的有關規定,此時當事人雙方因合同內容產生爭議的,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共同擁有解釋權,即商品買賣合同成立后,發現商品促銷廣告內容有漏洞或者有歧義,商家和消費者作為合同當事人都享有解釋的權利。商家作為促銷活動規則的制定者,商品促銷廣告的提供者,行使“解釋權”不但是一種權利更是一項義務。
2、“最終解釋權”的所屬
由于“最終解釋”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商品促銷廣告中不明確、不具體、存在漏洞或歧義的內容歸于明確、具體、完善和清晰,使當事人間的糾紛得以合理解決。實踐中,商家與消費者協商解決爭議時,行使“解釋權”所做的解釋,實質上只是當事人對合同單方面的理解,對相對方均不具有約束力,根本無法實現“最終解釋”的目的,并不具有法律效力或者說并不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因此,商家與消費者的解釋都不是“最終解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監事屬于董事會成員嗎
2021-01-05發明專利審查的具體步驟
2021-01-09反擔保抵押權人是誰
2020-12-06什么是合同解除權
2021-01-13醫療事故喪葬費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05房產未滿兩年贈與過戶怎么交稅
2021-02-14與中介公司簽約如何避免糾紛
2021-01-16建筑工程承包資質標準是什么
2020-11-09跟什么樣的人可以簽勞務合同
2021-03-20員工不勝任現職務可隨意調崗嗎
2020-12-22保險合同中的附加險條款如何生效
2020-12-20胡某訴某起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0-11-29貨運車損毀公共設施保險公司未履行義務敗訴
2020-12-11車輛部件之間發生瀏碰撞,是否有權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3-19發生車禍理賠多久時間有效
2021-01-19保險合同的要約形式是什么
2020-12-30什么是出口保險理賠
2020-12-30車沒保險被追尾了怎么賠償
2020-12-31保險合同沒有特別約定,可以免責嗎
2021-02-19校方責任保險的保險范圍是什么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