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協商和解時消費者應注意以下問題
針對經營者故意拖延或無理拒絕消費者協商和解建議的行為,消費者應立即采取措施,用其他途徑解決爭議問題。即可用投訴、申訴或仲裁、起訴手段解決糾紛。如果經營者的故意拖延和無理拒絕,致使消費者財產損失擴大的,經營者除了應當滿足消費者正常要求外,還應當就擴大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針對經營者故意推卸責任,認為產品出現質量問題是生產廠家的事,要求消費者直接找廠家交涉的行為,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35條規定:"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銷售者賠償后,屬于生產者的責任或者屬于向銷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銷售者的責任的,銷售者有權向生產者或者其他銷售者追償。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屬于生產者責任的,銷售者賠償后,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于銷售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后,有權向銷售者追償。消費者在接受服務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服務者要求賠償。"因此,當消費者遇到商品質量問題時,如經營者推卸責任,認為是生產廠家的問題,要求消費者直接找廠家交涉時,消費者應當有自我保護意識,不能挾在中間讓廠家和經營者當"皮球"踢。要以法律規定為依據,切實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針對經營者以店堂通知、聲明、告示為由,拒不承擔責任的行為,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4條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或者減輕、免除其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內容的,其內容無效。"因此,當消費者因商品質量和服務問題與商家交涉、協商時,千萬不能為其店堂內服務規則或商品銷售告示所約束,這些服務規則與法無據,沒有法律效力,應視為無效規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外國人被驅逐出境流程
2021-02-14“購房協議”可當買賣合同履行
2020-11-21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21-03-25非機動車與機動車相撞怎樣劃分責任
2020-12-07被行政拘留十五天可以探視嗎
2020-11-09婚姻自主權的性質是什么
2021-01-03農村違建房子罰款多少
2020-11-13保障性住房在沒辦房本前可以抵押嗎
2020-11-13勞動合同糾紛起訴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1-01-22勞動合同終止爭議的解決方式是什么
2020-12-29終止勞動合同時需注意什么
2021-01-13被他人撞骨折可以走自己的意外險嗎
2020-12-27家財保險購買注意事項
2021-01-30保險理賠申請時要注意四要素
2020-12-07違建拆除通知書限幾天
2021-01-132020年最新公租房拆遷補償標準
2021-03-01農村宅基地拆遷是否有補償
2021-03-12房屋拆遷補償計算標準
2020-12-05法律規定征收主體究竟是誰
2021-03-10房子要拆遷不能過戶怎么辦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