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3日,趙某與一家科技公司簽訂了一份“GPS車輛監控系統”銷售及入網服務協議,約定由科技公司向趙某有償提供車輛定位、實時跟蹤、車輛搶劫報警登記、被盜報警登記服務,服務期限為一年。
2010年7月9日,趙某發現自己的轎車丟失后,立即與科技公司聯系,要求其對轎車進行定位。隨后他被告知,轎車早在五小時前就已經消失信號了。由于該盜竊案未能破獲,且一直未能找到失竊轎車,趙某遂以科技公司沒有及時向自己提供有效數據,導致轎車被盜且無法破案為由,要求科技公司賠償。但遭科技公司拒絕,理由是其并未向趙某承諾安裝GPS衛星定位系統后就一定能夠防盜。
法院審理認為,科技公司違約,應當承擔主要賠償責任,判決公司賠償趙某80%的損失,共計人民幣11.78萬元。
首先,科技公司的行為構成違約。違約行為包括不履行、遲延履行、不完全履行、拒絕履行等情形,本案科技公司之舉屬于不完全履行。按照合同約定,利用GPS衛星定位系統對趙某的轎車進行定位、實時跟蹤,是科技公司的義務,意味著該公司應當每時每刻不間斷地對趙某的轎車進行全程跟蹤監控。趙某轎車的監控信號消失,表明已經發生非正常狀況,負有跟蹤監控義務的科技公司本應立即通知趙某,但卻疏忽大意,在長達五小時的時間里既未報警,又未通知,事后也不能提供有價值的相關信息,以供尋找或破案,表明科技公司已構成違約。
其次,科技公司的違約行為與趙某的損失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正是由于科技公司提供的GPS定位、實時跟蹤服務不到位,才導致趙某和公安機關不能及時知道轎車被盜,不能抓住最佳時間、最佳機會,在最佳區域尋找或破案,因此,趙某損失的發生與科技公司的違約行為之間存在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
最后,科技公司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我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即科技公司必須承擔賠償責任。但鑒于科技公司的違約并非是造成趙某轎車損失的唯一原因,畢竟該損失還是由盜竊行為造成,在多因一果的情況下,如果由科技公司承擔全部損失,顯然有失公允,故應適當減輕科技公司的賠償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雇員上班途中受傷雇主應當擔責嗎
2021-01-26企業律師是專職律師嗎
2021-02-11社交軟件上散播他人隱私如何處理
2021-01-29執行董事可以做股東代表訴訟的原告嗎
2021-01-23成立公司是否需要實繳出資
2020-12-28合伙企業與注冊公司的區別有哪些
2020-12-26快遞若保價損壞賠償是全額賠償嗎
2021-01-16“探望權”與“家庭暴力”
2021-02-25房屋繼承公證有哪些程序
2021-01-30設立商業銀行分支機構,營運資金額有限制嗎
2021-03-13合同保全有哪些意義
2020-11-08勞動合同和勞務協議屬于什么區別
2021-03-02變更保險合同程序怎么走
2020-12-30格式條款解釋規則在保險合同中的適用
2020-12-11保險受益人依法討回賠償金
2021-02-21保險抗辯權的規定是什么
2020-12-22保險欺詐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2021-01-04更換駕駛員報保險屬于騙保嗎
2020-12-02拆遷補償打官司要多長時間
2020-12-13企業取得的房屋拆遷補償該不該交增值稅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