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為了給妻子換一份輕松些的工作,過年前,李先生找到其遠房姨-夫,請吃飯,說好話,姨-夫也答應幫忙。大年初六,李先生又到一家超市買了一箱“露-露”,送到姨-夫家拜年。聽說李先生是要去送禮,銷售員特意送給他一個紅色禮品紙袋,套在飲料箱外面,莊重又大方。禮物送到姨-夫家后,姨-夫很高興,把李先生留下來吃午飯,為了表示客氣,姨-夫還要求把“露-露”打開,一家人一起喝。這本是件開心高興的事情,但其后發生的事讓大家都心有不快。原來禮品袋禮品袋內側赫然用圓珠筆寫著“誰買露-露死全家”等污言穢語。據李先生觀察,那些圖案都涂在禮品紙袋內側的折線附近,顯然是禮品袋折疊粘貼之前就被人涂上的。李先生分析,很可能是負責糊紙袋的工人所為。事情一發生,工作調動的也就泡湯了。李先生要求賠償精神損失費,但工作人員表示,他們也很無奈,只能送產品慰問。
律師說法:侵權說法難成立
李先生的遭遇值得同情,但查遍《侵權責任法》,卻難以找到相對應的法條支撐侵權的說法。按照《侵權責任法》中對侵權范疇的劃定,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隱私權……李先生的消費遭遇似乎很難與哪種侵權明確對應,如果一定說是侵害了名譽權,咒語在法庭上僅被視作是一種封建迷信,不能算是實質性傷害。再說,影響了李先生“辦事”,這種人情世故的損失多少也很難量化。既然這箱“露-露”不存在質量問題,包裝上有污言穢語,法律上只能視作是產品有瑕疵,廠家需要負擔的責任就是為李先生更換產品。
相關法律知識: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八條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根據商品或者服務的不同情況,要求經營者提供商品的價格、產地、生產者、用途、性能、規格、等級、主要成份、生產日期、有效期限、檢驗合格證明、使用方法說明書、售后服務,或者服務的內容、規格、費用等有關情況。
第十一條消費者因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受到人身、財產損害的,享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
律霸網小編推薦您閱讀:
更多侵權相關知識
更多消費維權相關知識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監督證能執法嗎
2021-01-22老百姓能告法院嗎
2021-02-21傷殘評定機構的職責范圍有哪些
2021-03-06行政處罰限期整改一般多長時間
2021-02-28法律規定離婚證據與婚外情證據有哪些
2021-03-07騙婚需要報警嗎
2021-02-24精神出軌的離婚證據有哪些
2021-02-22談法人型聯營合同終止后續法律問題的處理
2020-11-16能夠引發合同之債的有哪些情形
2020-12-17勞動合同糾紛起訴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1-01-22什么情況勞動合同可以中止
2021-01-30單方終止勞動合同關系是否繼續存在
2021-02-05放假多久算被迫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14從事勞務派遣是否需要資質
2020-11-13試用期離職扣2個月工資怎么辦
2020-12-26貨物運輸保險合同過期后貨物被盜能否獲得賠償
2021-03-10保險公司為何在運輸合同中拒絕賠償
2021-01-29團體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條款
2021-03-24一起保證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2-12為籌保險款母親跳樓救子可行嗎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