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仁化縣律師 分宜縣律師 薛城區律師 信豐縣律師 含山縣律師 石龍鎮律師 阜城縣律師
法律援助是一項國家的公益事業,主要是針對于國家有需要的弱勢群體。當然,援助對象不等于主體,說到主體,這里就要劃分實施主體和責任主體兩方面。那么,法律援助的主體有哪些呢?下面就讓小編帶領大家了解下法律援助主體的相關內容吧。
法律援助的實施主體
中國法律援助的三個專業實施主體是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工作者。律師主要提供訴訟法律援助(包括刑事辯護、刑事代理和民事訴訟代理等)和非訴訟法律援助;公證員主要提供公證事項的法律援助;基層法律工作者主要提供法律咨詢、代書、普通非訴訟事項的幫助等簡易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的責任主體
法律援助作為一種國家責任,其責任主體不應僅限于行使國家行政管理權的政府,也包括國家司法機關以及所有的行政機關,但《條例》作為行政法規,只能對行政管理部門作出規定,因而也只能將之明確為政府責任。但由此產生的問題是:
1、法律援助是為保障公民權利實現而設,而對公民權利的保護是所有國家機關而不僅僅是政府的責任對法律援助進行立法是立法機關義不容辭的責任,保障法律援助制度與司法訴訟制度的銜接是司法機關的責任,對法律援助的機構設置、經費保障等是行政機關不可推卸的重要責任。例如,今年開始生效的新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設定了法院、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需要指定辯護的案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的義務,這就不是政府責任所能包括的。
2、政府責任無法解決法律援助中的協調、配合問題法律援助事業是一個系統工程,單靠行政機關的力量是無法完成的,需要立法機關、司法機關的協調與合作。例如法院的司法救助與法律援助,由于二者分屬不同的管理體系、困難標準掌握不盡一致等方面的原因,兩者出現了不銜接的情況,阻礙了法律援助工作的開展,影響了法律援助的效果。許多經濟困難的公民獲得法律援助后,由于得不到及時的司法救助,在訴訟的過程中因為繳納不起高昂的立案費、訴訟保全費、執行費、鑒定費等費用而最終放棄尋求司法救濟,使得法律援助出現阻礙,也就不能發揮相應的作用②。
國務院《法律援助條例》規范了司法行政部門建立的法律援助機構如何實施法律援助工作,而對法院、檢察院等部門的法律援助工作沒有、也無權作出明確具體的規定,從而使得我國法律援助制度缺乏統一、完整的運作程序,給部門間的協調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同時也不利于部門間的相互監督與支持。
3、政府責任有悖于法律援助中的權力監督首先,由于規定法律援助只是政府責任而與權力機關無涉,所以各級人大對政府是否將其納入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之中,是否由相應的各級人大代表切實監督把法律援助工作作為政府工作的重要方面,是否保證投入足額的經費并隨著當地政府的財政收入的增長而相應增長等等事關法律援助能否順利開展的問題,也就有理由漠不關心而聽任政府率性而為了。
這就為法律援助溢出權力機關的監督提供了契機其次,法律援助中的司法審查于法無據。實現法律平等保護有兩個目標,“保護我們的權利不受政府侵犯以及通過政府保護我們的權利不受其他公民侵犯”③。
在刑事訴訟、行政訴訟的法律援助中,受援對象固然面臨著“權利受政府侵犯”的可能性,其他類型的法律援助案件中,法律援助申請人也會面臨申請不被批準而“享受法律援助權”被侵犯之虞。法律援助機構與受援人之間是行政給付關系,法律援助機構與法律援助人員之間是行政命令關系,行政給付、行政命令皆為具體行政行為。法律援助申請人對于法律援助機構不予援助的申請不服,或被指定承辦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師對法律援助機構的指定行為不服,可否提起行政訴訟、要求對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司法審查?
按照《條例》第十九條的規定,申請人對法律援助機構作出的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通知有異議的,可以向設立該機構的司法行政部門提出,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但是,當事人不服該司法行政部門的決定的,不能提起行政復議,也不能提起行政訴訟。④筆者認為,這不符合法理,因為司法行政部門經審查后所做出的決定實際上就是一種具體行政行為,將其排除于行政訴訟之外,不利于保護申請人的合法權益。申請人認為自己符合法律援助的條件而法律援助機構拒不施以法律援助的,應當有權提起行政訴訟;由于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的違法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賠償。
4、法律援助“政府責任”的表述,不合國際通例與我國《法律援助條例》的規定不同,境外的法律援助立法更多地采用了“國家責任”的提法。
例如,1997年修訂的《美國法律服務公司法》第1001條規定,“我們的國家有必要為尋求不公正救濟的個人提供獲得公平的司法制度幫助的機會”《瑞士日內瓦法律援助規章》更是大量地采用了“國家”的表述方式,如“法律援助局收取讓與國家的款項”、“國家不對指定律師進行的活動承擔任何責任”。此外,英國、德國、韓國、我國香港和澳門等國和地區的立法也盡量地避免將法律援助定性為政府責任。法律援助是國家責任已為國際法所公認,國際上早已把法律援助作為國家責任加以確認,在許多國際公約、條約中都有明文規定,例如《兒童權利公約》第37條、《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14條第3款和《關于律師作用的基本原則》第5條都作了規定。
我們知道法律援助的實施主體分別是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工作者,這是直接和相應需求者接觸的人。責任主體一般是以國家作為主體的,但是具體實施還是要當地政府來進行推行的。
法律援助的范圍和申請程序
如何申請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收費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事故達成賠償協議,還能反悔讓法院撤銷嗎
2021-02-09眾籌與非法集資的界限
2020-11-10中華老字號被人搶先注冊怎么辦
2020-12-16交通占主要責任能否視為工傷
2021-01-08如何區分有限合伙人財產份額轉讓與合伙財產的轉讓
2020-11-30看守所探視要怎樣申請
2020-12-18土地轉讓合同模板是什么
2021-01-31交通事故賠償是否包括受害人父母的贍養費
2021-03-22解除合同通知對方有期限嗎
2020-12-06學生在校意外摔倒學校負什么責任嗎
2021-03-16當選業主委員會成員需要符合哪些條件
2020-12-30欠款房咋交易律師為你支招
2021-01-13農村土地確權后是否土地變成私有
2020-11-20壽險投保的一般流程
2020-11-27人生不同階段保險如何規定
2020-12-28保險法修改可圈可點
2021-01-16劉某訴某保險公司――帶病投保糾紛案
2021-03-12“第三者”定義范圍不同 撞了家人保險公司賠嗎
2020-12-09財產保險合同的概述有哪些內容
2021-01-12保險糾紛的處理方式包含有哪些呢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