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審法律條件有哪些
取保候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一種刑事強制措施。在我國,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公安機關責令某些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保證隨傳隨到的強制措施。由公安機關執(zhí)行。
據《刑法》第50條、第51條、第60條及其他有關規(guī)定,取保候審的條件為:
1、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刑較輕,沒有必要逮捕,但有可能逃避偵查、起訴和審判及其他妨礙訴訟順利進行的,應當采用取保候審。
2、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fā)生社會危險性的。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行較重,但在采取取保候審時不致發(fā)生社會危險性,且沒有逮捕必要時,應當采用取保候審。
3、應當逮捕,但患有嚴重疾病,不宜羈押的,諸如因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可以取保候審。
4、依法應當逮捕,但正在懷孕或者哺乳自己嬰兒的。具有此種情形,在逮捕前發(fā)現的,就不能決定逮捕;在逮捕后發(fā)現的,則應變更強制措施,改用取保候審方法。
當事人的情況不是患有嚴重疾病,可能不符合取保的條件,但最好請律師介入提供法律幫助和辯護
二、怎么解除取保候審
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12個月,在取保候審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
(一)如果發(fā)現不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或取保候審期間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
(二)對于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取保候審超過法定期限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的律師及其他辯護人,有權向作出取保候審決定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要求解除取保候審,有關機關經查證屬實的,應當解除取保候審。
(三)取保候審的期限屆滿,或者發(fā)現有《刑事訴訟法》第15條規(guī)定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情形的,或者案件已經辦結的,原決定機關應當作出撤銷取保候審的決定,并通知負責執(zhí)行的公安機關。
執(zhí)行取保候審的派出所應當指定專人負責對被取保候審人進行監(jiān)督考察,并將取保候審的執(zhí)行情況報告所屬縣級公安機關通知決定取保候審的人民檢察院。所以取保候審人要遵守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需要注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辯護人有權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如變更成取保候審。
取保候審期間法院傳喚不去的話什么后果
取保候審期限是多久?
取保候審要交多少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購房貸款辦理流程是什么
2020-12-03合同蓋手印用哪個指頭
2021-03-12工地受傷老板不賠償怎么辦
2021-01-10產品本身是否屬于商業(yè)秘密
2021-03-25著作權法修改的爭議問題有哪些
2021-03-03不安抗辯權什么時候行使
2021-01-16交通事故索賠技巧
2020-11-18房子是婚前財產,離婚怎么分配
2021-02-20刑事速裁程序能否上訴
2021-01-03違反競業(yè)限制會坐牢嗎
2020-11-10保密協議的保密義務是什么
2021-01-25人壽保險離婚能不能分割
2021-03-25國內貨物運輸保險的定義是什么
2020-12-27人身保險合同主要條款有什么
2021-02-21人身保險合同效力的恢復是怎樣的
2020-11-12離婚后還是原配偶保單的受益人嗎
2021-01-05吉化爆炸案理賠可能僅幾萬元 損失應由誰買單
2021-03-04對方全責無保險理賠怎么處理
2020-11-09保險合同包括哪些形式
2021-01-28財產保險公司拒賠發(fā)生在什么情況下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