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實踐中,必須要具有法律規定的逮捕的條件,同時辦理逮捕的手續,然后公安機關才能對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進行逮捕。但是,現實也存在錯誤逮捕的情況。究竟錯誤逮捕的情形有哪些呢?以下是具體介紹。
錯誤逮捕的情形主要有:
1.對根本不存在犯罪事實,或者僅存在輕微違法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人,予以逮捕的;
2.逮捕后經訊問發現捕錯了人或者不應逮捕,但卻拒絕釋放或者延期釋放的;
3.逮捕前認為存在犯罪事實,逮捕后經偵查不構成犯罪的。相反,如果作出逮捕決定時并沒有查清犯罪事實,在逮捕后查清有罪的,不認為是錯誤逮捕,不發生國家賠償問題。因為這種逮捕畢竟是應當施加于被告人的,被告人并未因此受到損害。
相關知識閱讀:逮捕由誰決定?
目前在我國只有檢察院享有批捕權:對于任何公民的逮捕,除法院決定逮捕或者檢察院對自偵案件的決定逮捕的以外,必須經檢察院批準。
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律由公安機關執行。執行逮捕的人員不得少于2人,執行逮捕時,必須向被逮捕人出示逮捕證,并責令被逮捕人在逮捕證上簽名(蓋章)或按手印。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后的3日以內,提請檢察院審查批準。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1日至4日。對于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30日。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提請批準逮捕書后的7日以內,做出批準逮捕或者不批準逮捕的決定。檢察院不批準逮捕的,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釋放。
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后,提請批準逮捕的公安機關、批準或決定逮捕的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應當在24小時之內進行訊問。對于發現不應當逮捕的,應當變更強制措施或者立即釋放。立即釋放的,應當發給釋放證明。除有礙偵查或者無法通知的情形外,應在24小時以內將逮捕的原因和羈押的處所,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屬或所在單位。不便通知的,應將不通知的原因在案卷中注明。
公安機關在異地執行逮捕時,應當通知被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機關,被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機關應當予以配合,從而保證逮捕任務的順利完成。
上一級人民檢察院偵查監督部門經審查不同意下級人民檢察院報請逮捕意見的,分管偵查監督工作的副檢察長應當征求分管偵查工作的副檢察長的意見,意見一致的,作出不予逮捕決定;意見不一致的,提請檢察長作出決定。
根據上文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對于逮捕錯誤的情形主要有三種。在發現錯誤逮捕后應當立即解除強制措施,并且需要對被錯誤逮捕的人進行賠償。那么被錯誤逮捕的人究竟如何申請國家賠償呢?你可以到律霸網站相關知識欄目進行了解。
變更、解除逮捕的情形有哪些
逮捕的條件有哪些
逮捕的執行程序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設立失敗的法律責任由誰承擔
2021-01-02征地補償安置的裁決
2020-11-20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訴訟時效要多久
2021-01-25申請法律援助申請作假有什么后果
2021-01-21第三方網絡平臺主要涉及的法律
2021-02-11金融消費者權利有哪些
2020-12-03留置權人享有返還原物請求權嗎
2021-03-18交通事故私了不成只有人證能起訴嗎
2021-03-26抗辯權的分類具體有哪些?
2021-02-21工傷導致孩子流產怎么賠償
2020-12-06賣自己的銀行卡犯法嗎
2021-02-02試用期滿后的沉默是否視為承諾購買
2021-02-21婚后男方出軌如何離婚
2020-12-20經營性停產勞動關系是否延續
2020-11-22人壽險理賠需要準備什么資料
2020-11-26團體意外險和雇主責任險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08海上貨物運輸保險案例分析
2021-03-15工程保險費的風險因素有哪些
2021-02-15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的解決途徑有哪些
2021-03-04三責險賠誤工費嗎
202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