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您的親屬和朋友因犯罪被刑事拘留并將要被追究刑事責任時,就應該需要了解被刑事拘留后應該做些什么。了解這個程序對當事人是更有利的。被刑事拘留了怎么辦?下面就由律霸小編給您一一解答。
一、被刑事拘留了怎么辦
第一、公安機關或檢察院若對您親友限制了人身自由的話,依據法律規定,傳喚或拘傳一般不能超過12小時,不得以連續傳喚或拘傳變相羈押。若是是刑事拘留了,除三類案件有礙偵查或無法通知外,應該在24小時內通知被拘留人員的家屬或單位。
第二、近親屬有知情權。無論是電話通知還是郵寄的刑事拘留通知書,您可以向辦案人員了解涉嫌罪名以及關押看守所地點等等具體情況。
第三、若是被刑事拘留了或被批捕了,只有律師可以會見。依據現有法律,家屬或朋友不能會見犯罪嫌疑人,只有到法院開庭才能見到。這期間,只有委托律師進入看守所會見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律師可以進入看守所了解下列情況:您的親友是否被刑訊逼供、是否被同監所的犯人欺負或虐待、為其提供法律咨詢與幫助、了解涉案罪名與案件相關情況、反饋家人朋友的掛念與希望知道的情況、以及其在里面的狀況、代為取保候審、代為申訴或控告等等。
無論對親友還是對被抓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來說,第一時間找律師介入最有利于保護其合法權益。
二、刑事拘留的程序是怎樣的
根據法律規定,拘留由公安機關執行。公安機關辦案人員認為需要拘留犯罪嫌疑人時,應填寫《呈請拘留報告書》,注明有關犯罪嫌疑人的情況和拘留的理由,呈報公安機關負責人審查批準,簽發拘留證;檢察機關拘留犯罪嫌疑人,由辦案人員提出意見,部門負責人審核,檢察長決定,再送達公安機關執行。
公安機關執行拘留對,應持縣級以上公安機關簽發的《拘留證》,向被拘留人出示《拘留證》,并宣布對其實行拘留。責令被拘留人在拘留證上簽名或蓋章。被拘留人拒絕簽名或蓋章的,應加以注明。執行拘留的人員在必要時,可以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拘留時不出示拘留證,或先行拘留再補辦拘留證,都是違法的。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62條的規定,公安機關在異地執行拘留時,應當通知被拘留人所在地的公安機關,被拘留人所在地的公安機關應當予以配合。
依照《刑事訴訟法》第64條的規定,決定拘留的機關在拘留后,除有礙偵查或無法通知者外,應當把拘留的原因和羈押的處所,在24小時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或者他的所在單位。
有礙偵查的情況包括:其他共同犯罪嫌疑人聞訊后有可能逃匿、毀棄或者偽造證據的;可能互相串通,訂立攻守同盟的;其他犯罪有待查證及還未采取相應措施的,等等。但在上述情形消除后,應當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或者他所在的單位。對沒有在24小時內通知的,應當在拘留通知書中注明原因。無法通知的情況包括:被拘留人不講真實姓名、住址的;被拘留人無家屬或工作單位的;等等。
三、刑事拘留的內容有哪些
刑事拘留是指公安機關或人民檢察院在刑事案件偵查中,對現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暫時采取的強制措施。公安機關對于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時以內進行訊問。若被拘留人被批準逮捕,則依據《刑事訴訟法》審理,刑事拘留不是處罰或者制裁。若后被無罪釋放,被拘留人可以申請國家賠償。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61條的規定,拘留的對象應當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
⑴正在預備犯罪、實施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時被發覺的;
⑵被害人或者在場親眼看見的人指認他犯罪的;
⑶在身邊或者住處發現有犯罪證據的;
⑷犯罪后企圖自殺、逃跑或者在逃的;
⑸有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可能的;
⑹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⑺有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重大嫌疑的。刑事拘留時間最長為37天。
以上就是由律霸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被刑事拘留了應該怎么辦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同時小編還在上文中為您介紹了刑事拘留的程序和內容,如果還有對此專題不太了解的朋友,可以通過登錄律霸網站進行咨詢了解。
刑事拘留監外執行的條件包括哪些
刑事拘留能保釋嗎?刑事拘留有哪些條件
打架刑事拘留期限是多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非法行醫罪的刑罰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05怎么區分借婚姻索取財物與買賣婚姻
2021-01-04法律關于同居的規定有哪些
2020-11-19農村房產繼承條件有什么
2021-01-28動物園動物因游客挑逗咬人誰負責
2021-01-27房屋轉讓居間協議范本
2021-03-18房地產評估的原則
2020-11-30勞動合同的終止在多久辦理社保轉移手續
2020-11-09勞動合同到期解雇有沒有賠償標準
2021-03-24買賣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0-11-30勞動爭議申訴最長年限是幾年
2020-11-22保險繳費能暫停嗎
2021-03-09意外傷害保險報銷比例是什么
2021-03-23人身保險理賠款如何入賬
2021-01-26意外保險理賠需要的材料有哪些
2021-01-18反思新型人身保險產品存在的困境
2021-03-06在保險公司掛職有危險嗎
2021-03-06損失補償原則有哪些
2021-01-30司法鑒定保險傷殘標準等級是如何劃分的
2020-12-15保險到底避不避債之解讀浙高法執[2015]8號
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