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批捕取保候審期滿后怎么處理?
未批捕取保候審期滿后的處理一般都是解除取保候審的措施。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七十七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對于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應當及時通知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人和有關單位。
二、公安機關實施批捕的條件
逮捕是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實施妨礙刑事訴訟的行為,逃避偵查、起訴、審判或者發生社會危險性,而依法暫時剝奪其人身自由的一種強制措施。
(一)有證據證明存在犯罪事實。
(二)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
(三)采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不足以防止其發生社會危險性,而有逮捕必要。
逮捕由人民檢察院批準或決定,或由人民法院決定,由公安機關執行。
三、拘役與拘留的區別
1、性質不同。
拘役是刑罰方法;而刑事拘留是刑事訴訟中公安機關在緊急情況下依法臨時剝奪現行犯或重大犯罪嫌疑分子人身自由的一種刑事強制措施,以防止其逃避偵查、審判或繼續進行犯罪活動。民事拘留是民事訴訟中的一種強制措施,具有司法性質,又稱司法拘留。行政拘留是對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人所適用的一種行政處罰方法。
2、適用對象不同。
拘役適用于罪行較輕的犯罪分子;刑事拘留適用于具有刑事訴訟法第61條規定的 7種情形之一的現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民事拘留適用于民事訴訟法第102條規定的6種妨害民事訴訟行為之一的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行政拘留的對象是不構成犯罪但違反治安管理規定的行為人。
3、適用的機關不同。
拘役由人民法院判決;民事拘留須經人民法院院長批準,期限為15日以下,被拘留人由人民法院交公安機關看管;而刑事拘留、行政拘留由公安機關直接適用。
4、法律依據不同。
拘役的依據是刑法;刑事拘留的依據是刑事訴訟法;民事拘留的依據是民事訴訟法;而行政拘留的依據則是治安管理處罰條例。
因為被公安懷疑是涉及到刑事案件的公民可能會被在沒有被抓捕的基礎上被要求限制調查的,而這些公民雖然沒有被限制自由卻依舊屬于被監視的范圍而不能隨意離開,而且在加上其自身就辦理了取保候審而且到了時間后,公安是沒有理由繼續扣留公民而必須解除所有措施的。
審查起訴階段取保候審申請書
取保候審后還會判刑不?
檢察院可以取保候審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棚改違法征收該如何維權
2021-03-16房租沒到期,不租了房東不允許轉租怎么辦
2020-11-19租房合同糾紛最快多長時間能執行
2020-11-08事故認定下來如何報銷
2021-02-24公司董事辭職需哪些程序
2020-12-21夫妻個人債務怎么取證
2021-03-14擔保協議不寫借款人可以嗎
2021-01-20借條可以打印再簽字嗎
2021-01-13土地轉讓和劃撥的區別有哪些
2020-12-29何為婚姻法上的男女平等
2020-11-21十級傷殘能要求贍養費嗎
2021-02-27勞動案標的小是一審是終審嗎
2021-02-10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與損害賠償
2021-01-14央行出新規,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轉賬支付業務受限
2021-01-15怎么約定商業秘密
2021-03-05調換崗位要有什么證明
2021-03-13工齡計算方法
2020-11-08交通意外險何時不理賠
2021-02-27旅行社責任險與旅游意外險有哪些不同之處
2020-12-29離婚時可供分割的財產險有哪些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