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因保證合同無效及意思表示瑕疵免責
1、保證合同無效的,保證人部分免責。《擔保法司法解釋》第7條主合同有效而保證合同無效,債權人無過錯的,保證人與債務人對主合同債權人的經濟損失,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債權人、保證人有過錯的,保證人承擔民事責任的部分,不應超過債務人不能清償部分的二分之一。《保證法司法解釋》第8條主合同無效而導致保證合同無效,保證人無過錯的,保證人不承擔民事責任;保證人有過錯的,保證人承擔民事責任的部分,不應超過債務人不能清償部分的三分之一。
2、主合同當事人惡意串通,騙取保證人提供保證的,保證人不承擔責任。實務中必須同時符合:一是主合同的雙方當事人主觀上均有欺騙故意,如果僅僅是債務人一方騙取保證人提供保證,或者保證人受一方當事人的行政命令而提供保證的,均不能免除責任;二是主合同雙方當事人實施了惡意串通行為,足以使保證人受騙上當。如果是雙方當事人各懷不同的目的,未經串通,由于保證人的過失而提供保證的,仍應承擔責任;三是保證人無過錯。
(二)因主合同內容變更而免責
《保證法》第24條規定“債權人與債務人協議變更主合同的,應當取得保證人書面同意,未經保證人書面同意的,保證人不再承保證證責任。保證合同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一是尊重保證人的意思自治。保證人自愿為債權人與債務人的主合同提供保證是基于對雙方的信任和主合同原有內容的確認。雙方當事人對原合同進行變更,實質上是一項新的締約行為,未經保證人同意不再承擔責任。二是強調形式要件。保證人對主合同當事人變更合同內容的行為是否認可必須有書面形式,僅有口頭同意,即使有第三人證明也無效,仍可免除責任。三是保證合同中特殊約定,主合同變更為非免責條款的,保證人不能免除責任。
(三)保證責任因保證合同未成立而免除
保證合同是須以主合同的存在為前提始能成立的合同,同時,保證合同作為一種民事行為,須具備一定的要素,否則,保證合同不成立,保證人免除承保證證之責任,保證合同未成立的主要情形包括:1、主合同尚未成立;保證合同的從屬性,決定了于其存續中附從于主合同,如主合同未成立,保證合同作為從合同亦就不成立,從而談不上承保證證責任。2、保證合同不具備依法成立的形式要件;《擔保法》第13條規定,保證人與債務人應當以書面形式訂立保證合同。將書面形式作為保證合同成立的要件,并非完全排除口頭保證和其他形式的保證:①依《保證法解釋》第22條,若保證人單獨出具保證書,債權人接受且未提出異議的或者保證人在未設有保證條款的主合同上以保證人身份簽字蓋章的,保證合同亦成立;②依《合同法》第36條之精神,如果保證人已履行保證之主要義務,債權人接受的,即使雙方沒有以規定的書面形式訂立保證合同,合同同樣是成立的。除此之外,凡保證合同未采用書面形式訂立的,皆視為保證合同未成立。
(四)保證責任因主合同當事人雙方或與第三方共同所實施的行為不適而免除
《擔保法》第23條規定“保證期間,債權人許可債務人轉讓債務的,應當取得保證人書面同意,保證人對未經其同意轉讓的債務,不再承保證證責任”。實踐中應注意:(1)債務轉移必須合法有效,即符合《合同法》第84條規定“債務人將合同義務全部或者部分轉移給第三人的,應當經債權人同意”。如債務人轉移債務未經債權人同意的,轉讓行為無效,保證人仍要承擔責任。(2)債權人許可債務人轉讓了部分債務,未經保證人同意,保證人對已轉移部分債務可不承擔責任。但對未轉移的部分債務仍應承擔責任。(3)保證人同意債務人轉移債務必須采用書面形式。需要辦理審批手續的,在報請有關主管部門批準變更后方可。
(五)因超過保證期限而免責
保證期限為保證責任的存續期間,它關系到保證人與債權人之間的債務承擔能否實現。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31條規定:“保證期間不因任何事由發生中斷、中止和延長的法律后果。”這就明確了保證期間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是保證債權的存續時間,筆者認為保證期間屬于類除斥期間,超過了該期間,權利即歸于消滅,債權人將失去要求保證人承保證證責任的勝訴權。保證期間又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除斥期間,因為除斥期間不得約定,而保證期間可以約定。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或者在法定的保證期間內,債權人沒有要求保證人承保證證責任的,保證人即免除了保證責任。
(六)保證合同因主合同當事人單方所實施的行為不適而免除
1、雙重保證中主合同債權人放棄物的保證
債權人為確保其債權的充分實現,往往在同一債權中設置雙重保證,既有人保又有物保。保證責任是否可以免除?
《擔保法》第28條第2款規定了保證人在債權人放棄物的保證權利的范圍內免除保證責任。《擔保法解釋》第38條第3款規定,債權人在主合同履行期屆滿后怠于行使保證物權,致使保證物的價值減少或者毀損、滅失的,視為債權人放棄部分或者全部物的保證。
當債權人放棄物的保證卻為此請求保證人對物的保證所覆蓋的債權數額承擔責任時,則保證人有權行使抗辯權,主張保證責任在債權人放棄權利的范圍內予以免除,然不可主張全部免除。
2、債權人明知或應知債務人破產疏于申報和通知
依據《擔保法》第32條規定,法院受理債務人破產案件后,債權人未申報債權的,保證人可以參加破產財產分配,預先行使追償權。但若債權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債務人破產,既不申報債權,又不通知保證人,致使保證人無法加入破產程序,預先行使追償權受阻的,保證人是否仍然承保證證責任?我們知道,在這種情況下,債權人原來可以從破產程序中獲得的清償部分人為落空,使保證人本應減少的債務未能減少,并且保證人本來可以加入破產程序使其追償權獲得部分滿足亦不能實現,債權人再要求保證人履行保證義務就不合情理,正因為如此,《擔保法解釋》第45條明確指出,保證人在該債權在破產程序中可能受償的范圍內免除保證。
對于保證人來講,在上述情況下自己可以不用承保證證責任,是有利的。但對于債權人而言,在上述情況下則對自己就是不利的。如果你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租金是孳息嗎
2020-12-12在大隊的分紅股權證可以抵押嗎
2020-11-22勞動合同法關于試用期內不符合錄用條件的司法簡析
2020-12-13申請強制執行可否附加失信
2020-11-18農村拆遷安置房可以轉讓嗎
2021-02-20民間借貸房產抵押流程有哪些
2020-12-28被房屋中介騙了找誰
2021-01-02佛山市住房公積金提取的前提有什么
2020-12-12工作未滿兩年被裁員怎么補償
2021-03-20公司上班試用期提離職不批準怎么辦
2021-02-19勞動仲裁申請書格式是怎樣的
2021-01-03中暑死亡是否屬于意外傷害
2021-01-12新車自燃廠家賠嗎
2021-02-11保險合同要看哪些內容
2021-02-12保險法對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的規定有哪些
2020-12-27承包期內,承包方流轉經營權的要辦理變更嗎
2020-12-01土地承包對經營權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02承包國有林地的要求是什么
2021-01-18有關物權法的基本法律知識(二)
2020-12-11土地入股模式是什么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