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守所剛拘留的人要看嗎?
不可以的。
進入看守所的嫌疑人是正在接受審查的人,是絕對禁止與外界任何人接觸的,但有會見律師的權利。辯護律師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和通信。其他辯護人經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許可,也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和通信。
辯護律師持律師執業證書、律師事務所證明和委托書或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看守所應當及時安排會見,至遲不得超過四十八小時。
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特別重大賄賂犯罪案件,在偵查期間辯護律師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應當經偵查機關許可。上述案件,偵查機關應當事先通知看守所。
辯護律師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了解案件有關情況,提供法律的咨詢等;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可以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實有關證據。辯護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時不被監聽。
二、拘留的分類
1、行政拘留
是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一般違法行為,給予的一種最嚴厲制裁,屬于行政處罰的一種。治安拘留最高期限為15日(期滿即釋放,由公安機關決定,在行政拘留所執行;對拘留不服的,可提起行政復議、行政訴訟)。 合并執行拘留的期限不得超過20天。
2、刑事拘留
是公安機關或人民檢察院在刑事案件偵查中,對現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暫時采取的強制措施。公安機關對于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時以內進行訊問。若被拘留人被批準逮捕,則依據《刑事訴訟法》審理,若審理后被無罪釋放,被逮捕人可以申請國家賠償。刑事拘留不是處罰或者制裁。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80條的規定,公安機關對于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1)正在預備犯罪、實施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時被發覺的;
(2)被害人或者在場親眼看見的人指認他犯罪的;
(3)在身邊或者住處發現有犯罪證據的;
(4)犯罪后企圖自殺、逃跑或者在逃的;
(5)有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可能的;
(6)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7)有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人民檢察院決定拘留的條件是:
(1)犯罪后企圖自殺、逃跑或者在逃的;
(2)有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可能的。
人民檢察院決定拘留后,由公安機關執行。
刑事拘留最長時限為 37天(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批準逮捕的時間可以延長到30日。檢察院必須在7日內作出批準逮捕或者不批準逮捕的決定)。
3、司法拘留
一種是在民事、行政訴訟或法院執行過程中,對妨害訴訟活動(如:作偽證、沖擊法庭、妨害證人作證、隱匿轉移被查封、扣押的財產、阻礙法院工作人員執行公務、逃避執行)等,由人民法院直接作出的拘留決定,屬于強制措施,依據的是《民事訴訟法》或《行政訴訟法》,最高期限為十五日,由法院將被拘留人交公安機關看管,不服的可向法院申請復議,拘留期內,由法院決定提前解釋或期滿釋放。
司法拘留還有一種: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對嚴重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應負民事責任的行為的人,可以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收繳進行非法活動的財物和非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法律規定處以罰款、拘留。由此可見,民法通則所規定的拘留,是人民法院以國家的名義,對嚴重違反民事法律規范的行為人的人身自由加以短期限制的一種懲罰方法。它是民事制裁中最為嚴厲的懲罰措施。
綜合上面所說的,拘留一般是對犯罪人員作出的強制措施,而且這種行為只要一旦被關入了拘留所,一般是不準任何人進行看望的,就是為了讓執法人員在偵查的過錯中不會出任何的意外,所以,案件在處理的時候都是會根據流程來進行辦理的。
刑事拘留適用于哪些人?
去拘留所探視能見多久見一次?
刑事拘留只能關押在看守所是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遺失他人獎章和榮譽證書是否侵犯榮譽權
2020-12-17境外結婚注冊證書的認證
2021-01-23注冊成立公司需由兩個股東嗎
2021-01-31明星cos經典形象被告侵權,如何界定侵權
2020-11-14人身傷亡的交通事故怎么辦
2020-11-09假離婚算離婚么
2020-12-07離婚后夫妻共同居住的房子怎樣分割
2021-02-09不離婚能否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2021-02-15委托合同對于委托他人辦事的理解是什么
2021-03-17拆遷款糾紛繼承人怎么分割
2020-12-25給女性購房提出幾點建議
2021-03-24工傷事故調解與實際不符的還能起訴嗎
2020-12-10調崗到外地可以不同意嗎
2021-01-27有產品責任險的產品可不可以放心購買
2021-01-05飛機延誤什么時候給賠償
2021-01-25詳解相互保險公司的優劣勢
2020-12-01養老保險辦理所需要的材料有哪些
2021-03-22汽車丟了,保險公司怎樣理賠
2021-02-17保險與賭博、儲蓄的區別與聯系是什么
2021-02-25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轉讓嗎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