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經濟糾紛案間隔多久在拘留第二次?
沒有具體的法律規定;拘留是一種臨時性強制措施,所以我國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九條第一款規定:“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一至四日。對于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30 日。
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準逮逋書后的七日以內,作出批準逮捕或者不批準逮捕的決定。人民檢察院不批準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釋放……”這就是說,拘留剝奪人身自由的期限,一般為10日,特殊情況下為14日;對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拘留后羈押時間可長達37日。沒有犯罪證據的,應當釋放.釋放后,如果發現了新的證據,可以重新傳喚拘留.中間沒有時間間隔.但是法律禁止"以連續傳喚,變相超期羈押",就是禁止你說的情況,走到門外,重新傳喚拘留.
二、拘留的程序
公安機關辦案人員認為需要拘留犯罪嫌疑人時,應填寫《呈請拘留報告書》,注明有關情況和理由,經部門領導審核,由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簽發《拘留證》。檢察機關拘留犯罪嫌疑人時,應當由辦案人員提出意見,部門負責人審核,由檢察長決定,再送交公安機關執行;對于情況緊急來不及辦理拘留手續的,人民檢察院可以先行將犯罪嫌疑人帶至公安機關,同時立即辦理拘留手續。由于我國法律規定,拘留由公安機關執行。因此,對于人民檢察院決定拘留犯罪嫌疑人的,應當由公安機關執行,必要時人民檢察院可以協助公安機關執行。
公安機關執行拘留時,應持有縣級以上公安機關簽發的《拘留證》,向被拘留人出示,并宣布對其實行拘留。然后責令被拘留人在拘留證上簽字、蓋章或按捺指印。被拘留人拒絕簽字、蓋章或按捺指印的,執行人員應在拘留證上注明。
經濟糾紛案件的處理,應當基于實際的矛盾情況而定,不同的經濟犯罪情況所判決的結果是不同的,但只要符合拘留的條件的就是可以拘留處理的,如果對相關情況的認定不清楚的,可以聘請律師來進行界定,以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司法拘留國家賠償金額是如何計算的?
行政拘留案底多久可以消除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改制后的工齡怎么算
2020-11-23工程施工工人受傷如何處理
2021-01-27管轄權異議申請書(遺產繼承)
2021-03-16商標侵權訴訟的證據收集方法
2020-11-30在先債權能否對抗已登記的物權
2021-02-21交通事故對方不處理怎么辦
2021-03-17參與眾籌能不能作為消費者投訴
2020-12-24如何中止對方探望孩子
2020-11-10離婚孩子共同撫養怎么撫養
2020-12-19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已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向其他保證人行使追償權問題的批復
2020-12-19多份遺囑之間有沖突,該怎么辦
2021-01-29母親改嫁女兒未改姓死亡保險金應怎樣給付
2020-11-19車上人員險何時不賠償
2021-01-09追討賭資被殺身亡,保險公司應否理賠?
2021-01-22保險理賠糾紛訴訟時效應該從何入手
2020-11-28保險經紀公司可以經營的業務范圍有哪些
2021-01-25人身保險
2021-01-02拒保
2021-02-18土地承包合同在什么情況下可以解除
2020-12-16土地轉讓收費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