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院自首立功司法解釋的實施時間是什么時候?
最高人民法院是關于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1998年4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972次會議通過,1998年5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自1998年5月9日起施行。法釋(1998)8號
為正確認定自首和立功,對具有自首或者立功表現的犯罪分子依法適用刑罰,現就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 根據刑法第六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一)自動投案,是指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機關發覺,或者雖被發覺,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訊問、未被采取強制措施時,主動、直接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
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單位、城鄉基層組織或者其他有關負責人員投案的;犯罪嫌疑人因病、傷或者為了減輕犯罪后果,委托他人先代為投案,或者先以信電投案的;罪行尚未被司法機關發覺,僅因形跡可疑,被有關組織或者司法機關盤問、教育后,主動交代自己的罪行的;犯罪后逃跑,在被通緝、追捕過程中,主動投案的;經查實確已準備去投案,或者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機關捕獲的,應當視為自動投案。
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主動,而是經親友規勸、陪同投案的;公安機關通知犯罪嫌疑人的親友,或者親友主動報案后,將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也應當視為自動投案。
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認定為自首。
(二)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指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后,如實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實。
犯有數罪的犯罪嫌疑人僅如實供述所犯數罪中部分犯罪的,只對如實供述部分犯罪的行為,認定為自首。
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還應當供述所知的同案犯,主犯則應當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實,才能認定為自首。
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并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認定為自首;但在一審判決前又能如實供述的,應當認定為自首。
第二條 根據刑法第六十七條第二款的規定,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尚未掌握的罪行,與司法機關已掌握的或者判決確定的罪行屬不同種罪行的,以自首論。
第三條 根據刑法第六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對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對于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具體確定從輕、減輕還是免除處罰,應當根據犯罪輕重,并考慮自首的具體情節。
第四條 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與司法機關已掌握的或者判決確定的罪行屬同種罪行的,可從輕處罰;如實供述的同種罪行較重的,一般應當從輕處罰。
第五條 根據刑法第六十八條第一款的規定,犯罪分子到案后有檢舉、揭發他人犯罪行為,包括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揭發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的其他犯罪,經查證屬實;提供偵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線索,經查證屬實;阻止他人犯罪活動;協助司法機關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具有其他有利于國家和社會的突出表現的,應當認定為有立功表現。
第六條 共同犯罪案件的犯罪分子到案后,揭發同案犯共同犯罪事實的,可以酌情予以從輕處罰。
第七條 根據刑法第六十八條第一款的規定,犯罪分子有檢舉、揭發他人重大犯罪行為,經查證屬實;提供偵破其他重大案件的重要線索,經查證屬實;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動;協助司法機關抓捕其他重大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對國家和社會有其他重大貢獻等表現的,應當認定為有重大立功表現。
前款所稱“重大犯罪”、“重大案件”、“重大犯罪嫌疑人”的標準,一般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以上刑罰或者案件在本省、自治區、直轄市或者全國范圍內有較大影響等情形。 [1]
自首含義
1、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一般自首--刑法)
2、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論。(特別自首/準自首--刑法)
3、特別自首/準自首--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注: 刑法第67條: 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對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 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論。
自首認定
1、自動投案
1)自動投案,是指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機關發覺,或者雖被發覺,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訊問、未被采取強制措施時,主動、直接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
2)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單位、城鄉基層組織或者其他有關負責人員投案的;
3)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主動,而是經規勸、陪同投案等的也應當視為自動投案。
4)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認定為自首。
2、如實供述
1)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指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后,如實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實。
2)犯有數罪的犯罪嫌疑人僅如實供述所犯數罪中部分犯罪的,只對如實供述部分犯罪的行為,認定為自首。
3)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還應當供述所知的同案犯,才能認定為自首。?
3、特別自首
1)根據刑法第67條第2款的規定,以自首論。
2)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與司法機關已掌握的或者判決確定的罪行屬同種罪行的,可以酌情從輕處罰。?
4、未掌握的罪行
1)所謂“還未掌握”,是指司法機關尚不知道犯罪發生,或者雖然知道犯罪發生,但不知道犯罪人是誰以及雖有個別線索或證據使司法機關對某人產生懷疑,但還不足以據此將其確定為犯罪嫌疑人。
2)從訴訟的角度講,這里的“還未掌握”實際上是指“沒有確實證據證明”。在司法實踐中,根據司法機關掌握案件的線索和證據能否確定作案人可能犯某罪,是判斷罪行被掌握與否的重要標準。
3)“還未掌握”與“已經掌握”界限不清時,應當疑罪從輕,即認定為“還未掌握”。?
5、已掌握的罪行
1)“已掌握的罪行”必須是依照法律規定構成犯罪的行為。
2)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2條的規定:“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是否屬于“罪行”必須經人民法院依法審理判決認定。
3)人民法院經審理判決不予認定或宣告無罪的,盡管偵查機關和檢察機關已經掌握并作為涉嫌犯罪予以立案偵查和批捕起訴,也不屬于“已掌握的罪行”。
6、其他罪行
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條規定,所謂“其他罪行”,是指“與司法機關已掌握的或者判決確定的罪行屬不同種的罪行”。倘若如實供述司法機關尚未掌握的罪行,與司法機關已掌握的或者判決確定的罪行屬同種罪行的,則對主動交待的其他罪行不認定為自首,以坦白論。只有如實供述司法機關尚未掌握的罪行,與司法機關掌握的或者判決確定的罪行屬不同種罪行,才以自首論。
2)雖然,如果犯罪分子供述了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同種罪行”,反而會加重其處罰,但是《刑法》第67條第2款對“其他罪行”是否包括同種罪行,在立法上并未作限制,這引發了理論界和實物界對最高人民法院上述限制性解釋的廣泛質疑。很多學者認為,“其他罪行”,既包括與被指控的犯罪性質不同的異種罪行,也包括與被指控的犯罪性質相同的同種罪行。(注:盡管質疑者的某些觀點不無道理,但最高人民法院的這一司法解釋尚現行有效,司法機關應當嚴格遵照執行。)
3)“其他罪行”只能是不同種類罪行,不能是同種類罪行。如果行為人所犯數罪分別觸犯選擇性罪名中的不同罪名,如行為人因出售假幣罪被司法機關采取強制措施后,主動向司法機關交待了運輸假幣的犯罪事實,盡管司法機關對其運輸假幣罪不掌握,但對行為人運輸假幣罪仍不能認定為準自首。
雖然我國在1998年針對自首立功也有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各級法院認定自首立功的這些犯罪嫌疑人的具體情節給出了一定的法律參考依據。但事實上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現在自首立功方面也有著一些法律規定需要進行完善,立功與自首的認定還是執法部門擁有比較大的裁定全,而且從輕處罰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幅度也不明確。
取保候審期間逃跑后投案的能認定為自首嗎?
投案自首是法定減輕情節嗎
交通肇事逃逸后是否存在自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糾紛中沒有勞動關系怎么辦
2020-11-26農民購買、使用直接用于農業生產的農資產品,是否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2021-03-25婚前財產可以寫遺囑嗎
2021-02-02股東之間贈與股權有規定嗎
2020-12-16法院可以封失業金賬戶嗎
2021-02-03人事外包與勞務派遣有什么區別
2020-12-13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2021-03-26公司上訴撤回仲裁員工還能起訴嗎
2020-11-24人身意外險可以抵扣嗎
2021-01-05保險繳費能暫停嗎
2021-03-09旅游意外險的概念是什么
2021-02-14如何認定猝死是否屬于意外傷害保險的賠償范圍
2021-03-16企業財產險有哪些險種
2021-02-25存款保險事關錢包,12件事你必須知道
2021-01-28產品責任保險條款(中、英文)
2020-12-25飛機延誤賠償的標準
2021-03-04具備哪些條件才能設立保險公司
2021-02-28人身保險合同和財產保險合同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12索賠發生糾紛能否單獨將保險公司列為被告?
2020-12-31保險代理人可以隨時終止合同嗎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