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九條規定;下列事實當事人無需舉證證明
(一)眾所周知的事實;
(二)自然規律及定理;
(三)根據法律規定或者已知事實和日常生活經驗法則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實;
(四)已為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確認的事實;
(五)已為仲裁機構的生效裁決所確認的事實;
(六)已為有效公證文書所證明的事實。
前款(一)、(三)、(四)、(五)、(六)項,當事人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的除外。
一般侵權訴訟中的舉證責任分擔
構成一般侵權民事責任,必須同時具備以下四個要件:(1)損害事實客觀存在;(2)侵權行為與損害事實存在因果關系;(3)行為具有違法性;(4)行為人有過錯。
在上述四個要件事實中,第一、二兩個應由原告負舉證責任。第三個要件實踐中原告一般不必單獨證明,因為侵害他人權益的事實得到證明后,除非被告能夠證明其行為是合法的,行為的違法性也就隨之確定。第四個要件的舉證責任由誰負擔,是個較為復雜的問題。從世界各國的法律和訴訟實踐看,關于過錯的舉證責任,經歷了一律由原告證明被告有過錯到在全部或部分案件中由被告對自己無過錯負舉證責任的演變過程。前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民法采用過錯推定的方法,將舉證責任置于被告一方,要求被告就損害不是由于他的過錯所致負舉證責任。德、日等國的民法只對部分案件實行過錯推定,多數案件仍要求原告就被告有過錯的事實負舉證責任。
我國民法通則第106條規定:“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钡疵鞔_過錯的舉證責任由誰負擔。我國的民法理論一般認為,在侵權訴訟中,除無過錯責任外,受害人不僅要證明損害的事實,而且要證明侵害人造成損害是有過錯的。
然而,過錯屬于侵權行為人的心理狀態,受害人很難直接證明。所以不少國家采用“事實本身說明過失”或過錯推定的方法來緩解受害人舉證的困難。誠如史*寬先生所說:“然原告如證明可推斷有故意或過失之事實,則應認為已有初步之證明,被告如主張有可推斷非故意或過失特別之情勢,則被告有證明此情勢之責。法院以被害人所證明之事實,認為一般足以推斷有故意過失,或以加害人所舉證之反對事實特可認為無故意過失時,不應僅以蓋然性之論斷為標準,而應兼采損害公平分擔之理想。蓋僅以蓋然性之論斷,不足以決定有無過失之時極多。是以基于公平分擔之過失推定,正合于此制度之要求。例如知為他人之財產而毀損之,無權利而使為假扣押或假處分,或對于他人之生命財產處于負有責任之地位之人,而疏于危險之預防,均可推定為有過失。”①在我國審判實踐中,亦采用過錯推定的辦法來認定被告有無過錯,但這只是事實上的推定,舉證責任并未發生轉移。
筆者認為,為了對受害人提供更有力、更周全的保護,將來有必要在民法典中明確規定由侵害入對自己無過錯負舉證責任。這樣不僅大大減輕了受害人舉證的困難,而且把有無過失不明的風險從原告方轉移到被告,使原告所受的損失有更多的獲得補償的機會。另一方面,加重了加害人的責任,以此促使人們的行為更為謹慎,最終達到減少損害發生的目的。
在侵權訴訟中,被告作為答辯依據的事實通常有;其行為是合法行為,如職務授權行為、正當防衛行為、緊急避險行為;被害人對損害的發生或擴大有過錯,如損害發生主要是由于被害人的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損害是不可抗力引起等。被告只要在訴訟中主張這些事實,就應當負舉證責任。
根據法律規定或者已知事實和日常生活經驗法則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實;已為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確認的事實;已為仲裁機構的生效裁決所確認的事實,是無須舉證的。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注銷商標是否無效
2020-11-12倒車與直行相撞誰全責
2020-11-16男方出軌女方提出離婚,能否要求賠償
2020-12-09當事人能否協議選擇管轄法院
2021-01-12上海工傷護理費應該誰付
2020-11-30非法占有是否具有處分權
2021-01-16實習期簽署勞動合同有效嗎
2021-02-17員工被無故辭退如何維權
2021-03-18投保人在法律上有什么規定
2020-11-22人身保險可以重復賠償嗎
2020-12-25人身保險理賠需要提交什么材料
2021-01-21企業財產險怎么計算賠償金額
2021-01-22快速理賠是什么意思
2021-03-06避免保險合同糾紛應該注意些什么
2020-11-23違反保險法的行為
2021-02-11隱名被保險人是否享有保險利益﹖
2021-01-202020年房屋拆遷補償標準和注意事項
2021-01-09房屋拆遷應該按哪一年的航拍圖為準
2021-01-05無房產證拆遷如何安置
2021-02-12拆遷安置房辦理產證需要多少錢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