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以減輕處罰的情節有哪些
1、特殊主體
(1)未成年人犯罪:犯罪時未滿十八周歲的,在量刑時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2)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完全喪失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為無刑事責任能力人,其實施犯罪行為不負刑事責任)
(3)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2、犯罪預備、中止或未遂
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對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3、自首
《刑法》第六十七條規定: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對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
典型的自首包括兩個條件,一是主動投案,二是入實供述自己的罪行。
二、酒后犯罪能否減輕處罰
我國《刑法》第18條第4款明文規定: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這一規定說明:
第一、醉酒的人犯罪也是犯罪;
第二、對醉酒犯罪人應當追究刑事責任,而不能免除處罰;
第三、醉酒犯罪人與非醉酒犯罪人所應負的刑事責任是同等的。
從實際情況看來,醉酒犯罪人主觀上并不一定是出于故意,而多是在自己的意識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行為之下犯的罪。這種犯罪與不醉酒的人犯罪在主觀方面有所不同,但因為酗酒是一種惡習,而且司法實踐證明,有些人就是以酗酒減弱了大腦對行為的控制能力為理由,企圖逃避司法機關對其犯罪行為的制裁。我國《刑法》規定醉酒的人犯罪不僅要負刑事責任,而且也不能從輕處罰。原因在于醉酒的人,盡管在某種程度上有所減弱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但他并未完全喪失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其在醉酒狀態下實施的犯罪行為,亦并未離開自己主觀意志的支配。常言道,醉酒不醉心,也就是這個道理。因此我國《刑法》把醉酒的人犯罪,視同其他犯罪一樣,按刑法規定進行處罰。所以你醉酒傷人,不能減輕處罰。
說到減輕處罰,這往往都是在下一個量刑幅度內作出處罰了,程度也是比從輕處罰要大。而在減輕處罰里面具體也分為了兩種情況,包括應當減輕處罰和可以減輕處罰。在后一種情況下,審判法官其實有更大的自由裁量權,可以實際決定究竟是否對犯罪分子減輕處罰。
刑事訴訟法聾啞人犯罪減輕處罰嗎
自首后一定會減輕處罰嗎?
什么情況下可以或應當減輕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選了拆遷安置房還能選貨幣補償嗎
2021-03-21行政訴訟維持判決存在先天性的缺陷是什么
2021-03-23人民法院申請調解需要費用嗎
2021-02-27自然災害死亡由誰賠償
2021-03-08中華老字號申請需要多少錢
2021-03-17商標侵權糾紛損害賠償該怎么算
2020-11-19診斷證明是與傷殘鑒定嗎
2021-01-24涉外婚姻律師收費標準
2020-11-23交通事故逃逸致人死亡
2020-11-18不交物業費違法嗎及有什么后果
2021-03-12住房公積金婚前有貸款,婚后另一個可以再貸嗎
2021-01-07入職被發現畢業證是假的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1-03-17現金價值的扣除的問題有哪些
2021-02-17汽車涉水后怎么處理什么情況下車子涉水可以理賠
2021-03-22保險公司對醉酒駕車者是否承擔
2020-11-08保險公司墊付搶救費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19保險公司變更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01保險合同的關系人包括哪些
2021-01-10人身意外死亡保險
2021-02-09如何讓保險索賠變得容易?
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