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微信語音可否作證據使用嗎?
微信語音能否成為證據,首先看其是否符合民事證據法律上的合法性要求。證據的合法性是按照法定要求和法定程序取得。證據合法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證據形式符合法律規定;
第二,證據的收集過程符合法律規定;
第三,證據必須經過法定程序審查。根據民事訴訟法第63條規定:“證據有下列幾種:(一)書證;(二)物證;(三)視聽資料;(四)證人證言;(五)當事人的陳述;(六)鑒定結論;(七)勘驗筆錄”。
微信語音是錄音證據,屬于證據類別中視聽資料這一類,形式符合法律的規定。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68條規定:“以侵犯他人合法權益或者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方法取得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這是民事案件中的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強調了證據取得的合法性是能否成為證據的先決條件。
非法證據不具有證據能力,不能被法院采納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對于這種證據的限制主要有二:一是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權益,亦不能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二是不得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如采取暴力、脅迫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證據。
因此,以非法拘禁、暴力、欺騙、威脅等方法獲取的言詞證據應一律排除,而以偷拍、偷錄的形式取得證據是否構成對他人權益的侵犯卻是有爭議的。現行實務做法是,在不構成對他人隱私的侵犯的情形下,秘密錄制的錄音資料可以作為證據。微信語音是訴訟雙方對錄音這一事實知情的情況下所錄,不屬于偷拍、偷錄和侵犯隱私的范疇,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微信錄音如何具備證明效力?
錄音證據除了應當具備合法性從而能夠作為證據提交法庭質證,還應當具備一定的證明效力。證據具有合法性,不代表其具有證明效力。證據的證明效力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即合法性、客觀性、關聯性。合法性側重程序上的“正義”,通過排除非法證據,來實現平衡各訴訟方的利益。客觀性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材料,不能是主觀臆測。關聯性與待證事實相關,是判斷證據證明力的重要標準。
在具體實務中,微信語音具備證明效力,應當同時符合以下3個條件:
一是善用微信中的“收藏”功能,保存原始記錄。
微信是依附特定手機終端的軟件,其聊天記錄非常容易滅失,如不小心刪除、手機丟失或格式化等,都可能導致語音資料的滅失。因此,平時應當注意收藏對將來可能有用的語音記錄。同時,錄音應當未經過處理,具有連續性、真實性。很多訴訟當事人為了儲存和傳送的方便,將錄音資料拷貝到光盤或者u盤中,而將原始錄音刪掉,這是非常冒險的行為,一旦對方對該證據不認可,則證據真實性無從考證。如上文提到的案例中,王某以微信賬號非己所有不予認可,就可以通過查詢原始記錄來印證。因此,不管是使用何種設備錄制的音頻資料都應該保存原始載體。
二是微信語音資料中記載的內容應當盡量清晰、準確,雙方就所談論的問題及表態均有明示。
如文章開頭所提及的借貸案例中,由于錄音證據中指向的問題并不清晰,無“借”、“還”等字眼,無疑降低了該份證據的證明能力。另外,由于微信賬號可以以手機號碼、qq號等非實名注冊,導致在證據認定過程中難以核實主體身份。因此,語音的各方當事人身份在微信語音中應有所體現。只有主體先確定下來,才能談得上能夠通過微信語音證明雙方存在著什么關系,發生了何事。
三是除錄音證據外,還應充分提供其他證據佐證。
由于錄音證據的易改變、難識別等特性,以其單獨作為判決的依據不充分。因此,錄音證據不能作為單獨定案的依據,其他證據的印證也非常重要。
聲明:本公眾號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凡本公眾號注明“來源:XXX或轉自:XXX(非本公眾號)”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并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公眾號轉載的文章,我們已經盡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注明,若因故疏忽,造成漏注,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公眾號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司法鑒定人應履行的義務
2021-02-22民法典中禁止結婚的情形有幾種
2021-02-18侵犯病人隱私權包括哪些
2020-12-15股份有限公司的經理具有何種職權
2020-12-21私營企業是一般納稅人嗎
2021-02-21非法集資是什么意思
2020-12-28反擔保成立要什么條件
2021-03-25診斷證明是與傷殘鑒定嗎
2021-01-24只有買房協議無房產證如何過戶
2021-01-20勞動仲裁可以索要名譽賠償嗎
2021-03-15學歷造假公司可解除勞動合同嗎
2020-11-24用人單位招工能否收押金
2021-01-19如何認定勞動關系?
2020-12-02試用期想辭職不給辦離職手續怎么辦
2021-03-21勞動糾紛處理時效
2021-03-13這不是無效保險合同
2020-11-11車主變更保險合同未改保險賠償案例
2021-01-12車展試駕出事故,保險公司和4S店共擔責
2021-03-03代簽名人身保險保單法律效力問題研究
2021-02-14責任交叉,保險公司逐鹿定損權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