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過失犯罪是否承擔刑事責任
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過失犯罪,指在過失心理支配之下實施的、根據刑法的規定已經構成犯罪的行為。
《刑法》第十五條規定: 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二、過失犯罪的情形有哪些?
(一)疏忽大意的過失犯罪,即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以致發生這種結果,從而構成犯罪。所謂 “應當預見”是指行為人對其行為可能發生結果的認識能力而言。“應當預見”要求根據具體情況,確認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是否有能力作出判斷,包括根據行為人的年齡、工作職責、文化程度、知識水平、工作經驗、生活經驗等因素?!笆韬龃笠狻本褪峭ǔKf粗心大意、忽略、忘記、沒想到等。
(二)過于自信的過失犯罪,即行為人已經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了這種危害社會的結果,從而構成犯罪。這種過失,就行為人的認識能力來說,已經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但同時又忙著某種僥幸心理,輕信這種結果也許不會發生。
(三)應當注意的是刑法對過失犯罪的規定,與故意犯罪有很大的不同。一是在過失犯罪的構成條件上作了很大限制,過失行為只有造成嚴重危害社會的結果,刑法才規定為犯罪,如果沒有造成實際危害結果,雖有過失行為,則不是犯罪,可以進行教育或行政處罰。而在故意犯罪中,許多犯罪只要行為一經實施,就構成犯罪,比如行為人實施了殺人行為,雖然由于某種原因沒有得逞,也應當負殺人未遂的刑事責任。二是在處罰上,鑒于過失犯罪的主觀惡性比故意犯罪小,刑法對過失犯罪的處罰比對故意犯罪的處罰規定得輕。
刑事犯罪具體可以分為故意犯罪和過失犯罪,而在過失犯罪中又可以區分為疏忽大意的過失與過于自信的過失兩種情況。當然,過失犯罪是否要承擔刑事責任,這首先要看法律中有沒有規定。若本身就沒有規定的話,那么就不能對過失犯罪作出相應的處罰。比如,過失造成他人輕微傷或者輕傷的,就不認定構成犯罪。但要是造成重傷或者導致死亡的話,則可以認定為過失致人重傷罪或過失致人死亡罪。
不作為過失犯罪有哪些情形
過失犯罪的情形有哪些?
過失犯罪與故意犯罪的區別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單位不簽勞動合同有什么法律責任
2021-01-05農村居民非法占用林地如何處罰
2021-01-17離婚后如何強制執行探望權
2021-03-10丈夫監聽妻子手機是否構成侵權
2020-12-10商業銀行接管決定是否要公布
2021-01-05合同債權質押的法律效力應包括什么內容
2021-03-19現金價值的扣除的問題有哪些
2021-02-17老人購買壽險的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1-03-06飛機延誤險可以賠償嗎
2021-03-14新車可以異地購買交強險嗎
2021-01-02保險合同變更必須采用的口頭的形式嗎
2020-12-25車上座位責任險案例
2021-02-04什么是保單的現金價值
2021-01-27無證駕駛中保險公司對人身傷亡的保險責任
2021-03-21撞了自家人也能獲得保險理賠
2021-02-05保險合同期滿誰能領保險金
2020-12-06郭律師提醒2012年7月1日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人保險法》
2020-11-25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繼承嗎
2020-12-27土地承包權到期應該如何處理
2021-03-12村委會非法轉讓土地如何處罰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