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追究刑事責任了沒有精神撫慰金嗎?
最高人民法院在2002年7月公布的《關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問題的批復》(法釋〔2002〕17號)規定,“對于刑事案件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精神損失提起的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在該刑事案件審結以后,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立法和司法機關邏輯是:被告人承擔了刑事責任已對受害人具有精神撫慰作用,如再承擔精神損害賠償責任,難免有被告人承擔雙重懲罰的嫌疑。根據上述規定,相當一部分法院對被告已經承擔了刑事責任受害人主張精神撫慰金的,不予支持。
二、司法解釋
1、刑事責任是被告人因為觸犯刑法而由國家對其行為提出相應的譴責、限制或者剝奪等刑事法律后果的地位或狀態,而精神損害賠償權屬于民事權利,屬于私權。犯罪之所以要承擔更嚴重的責任,在于其超越了社會能容忍的最低界限,對于不同追究主體來說,不存在重復懲罰的可能。刑罰固然對受害人有安撫和補償功能,但這種功能僅指于犯罪學和刑事法律科學領域,不能替代民事侵權領域的精神賠償概念。兩者性質不同,不能混為一談。對犯罪人定罪科刑,是行使國家公權力的結果,公權力行使的主要目的并非幫助被害人進行同態復仇,而是以維護社會正常秩序為目的。被害人主張損害賠償,則是以補償私人損失為目的,是維護私權的需要。
2、《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自2010年7月1日開始實施,該法第四條明確指出“侵權人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的,不影響依法承擔侵權責任”。同時,該法第二十二條也明確了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他人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請求精神賠償?!吨腥A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屬于新法和特別法,其施行之后,與其抵觸的法律和司法解釋自然無效或不再適用(如法釋〔2002〕17號)。同時,侵權責任法的效力要高于最高院的《批復》和司法解釋。
我國法律上明確規定了刑事責任中附帶民事賠償的情況,所以對于精神撫慰金的認定上,只要犯罪分子造成了精神損失的,就需要先賠償精神撫慰金,后面再根據實際的犯罪事實來處理刑事責任,具體情況下應當對照相關法律來進行處理。
醫療事故致死怎樣賠精神撫慰金
殘疾賠償金精神撫慰金
車禍死亡賠償金是精神撫慰金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入住新房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2-16如何計算商標侵權賠償
2020-12-01質押的匯票要解押才能背書嗎
2020-12-28國有資產產權轉讓(拍賣)程序
2021-01-14破壞軍婚有什么后果
2020-12-20內地居民結婚要帶什么材料
2020-12-19非法侵入住宅罪怎么處罰
2020-12-24拆遷賠償費是否是婚前財產
2020-12-25私生子行使繼承權的法律依據如何
2021-03-02在什么情況下可簽勞務合同
2020-12-27駕駛員實習期肇事是否應予理賠
2020-12-24生產線外包
2020-11-11人壽保險多長時間生效
2021-02-24意外保險一年多少錢
2021-01-01人身保險合同中被保險人的主要權利有哪些
2020-12-31什么是保單的現金價值
2021-01-27被盜車出險 保險公司如何賠償?
2020-12-15車險理賠定損技巧是什么
2021-01-22員工自愿放棄上保險后悔了上訴法院
2021-01-07保險合同書丟了怎么辦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