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追究刑事責任了沒有精神撫慰金嗎?
最高人民法院在2002年7月公布的《關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問題的批復》(法釋〔2002〕17號)規定,“對于刑事案件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精神損失提起的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在該刑事案件審結以后,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立法和司法機關邏輯是:被告人承擔了刑事責任已對受害人具有精神撫慰作用,如再承擔精神損害賠償責任,難免有被告人承擔雙重懲罰的嫌疑。根據上述規定,相當一部分法院對被告已經承擔了刑事責任受害人主張精神撫慰金的,不予支持。
二、司法解釋
1、刑事責任是被告人因為觸犯刑法而由國家對其行為提出相應的譴責、限制或者剝奪等刑事法律后果的地位或狀態,而精神損害賠償權屬于民事權利,屬于私權。犯罪之所以要承擔更嚴重的責任,在于其超越了社會能容忍的最低界限,對于不同追究主體來說,不存在重復懲罰的可能。刑罰固然對受害人有安撫和補償功能,但這種功能僅指于犯罪學和刑事法律科學領域,不能替代民事侵權領域的精神賠償概念。兩者性質不同,不能混為一談。對犯罪人定罪科刑,是行使國家公權力的結果,公權力行使的主要目的并非幫助被害人進行同態復仇,而是以維護社會正常秩序為目的。被害人主張損害賠償,則是以補償私人損失為目的,是維護私權的需要。
2、《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自2010年7月1日開始實施,該法第四條明確指出“侵權人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的,不影響依法承擔侵權責任”。同時,該法第二十二條也明確了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他人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請求精神賠償。《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屬于新法和特別法,其施行之后,與其抵觸的法律和司法解釋自然無效或不再適用(如法釋〔2002〕17號)。同時,侵權責任法的效力要高于最高院的《批復》和司法解釋。
我國法律上明確規定了刑事責任中附帶民事賠償的情況,所以對于精神撫慰金的認定上,只要犯罪分子造成了精神損失的,就需要先賠償精神撫慰金,后面再根據實際的犯罪事實來處理刑事責任,具體情況下應當對照相關法律來進行處理。
醫療事故致死怎樣賠精神撫慰金
殘疾賠償金精神撫慰金
車禍死亡賠償金是精神撫慰金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租不到期可以轉租嗎
2021-03-06福州律師收費標準
2021-02-19監護人有權查看被監護人隱私嗎
2020-12-02祥云縣離婚撫養費標準
2020-12-03婚前協議在哪里公證
2021-02-02單項交通事故怎么賠償
2021-02-23拆遷安置房加子女名字怎么弄
2021-02-16試用期轉正申請書怎么寫
2021-03-22員工上班打游戲可以開除嗎
2020-11-29汽車全險包括什么
2020-12-04飛機延誤險可以賠償嗎
2021-03-14汽車車身險保險金額的如何確定
2021-01-19限制保險人合同解除權如何被限制
2021-01-04汽車“全保”不全保 新車涉水得不到賠償(2)
2021-03-04保險公估及保險公估人的概念是什么
2020-12-13負責保險業監督管理的主管部門是哪一個
2020-12-03如何選擇合格的保險代理人
2020-12-14保險受益權的主體
2021-03-10試論保險受益人制度
2021-01-30未簽訂土地出讓合同但已開發使用是否繳納土地使用稅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