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責任能力的解釋是什么?
1、刑事責任能力指行為人構成犯罪和承擔刑事責任所必須具備的刑法意義上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
2、對于一般公民來說,只要達到一定的年齡,生理和智力發育正常,就具有了相應的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從而具有刑事責任能力。但是,在出現疾病的情況下,辨認自己行為的性質、后果的能力與自我控制的能力也可能分離。只有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都具備,才屬于有刑事責任能力。
3、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對刑事責任年齡作出規定如下:
1)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2)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3)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不會被判處死刑【包括死緩】。
4)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5)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二、刑事訴訟法規定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有哪些?
1、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根據刑法不認為是犯罪的。
2、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刑法規定了對于刑事犯罪的追訴期限:法定最高刑為不滿5年有期徒刑的,經過5年;法定最高刑為5年以上不滿10年有期徒刑的,經過10年;法定最高刑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15年;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20年。超過上述法定追訴時效的,一般不再追究刑事責任。
3、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在我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權決定特赦。這種特赦命令具有終止刑事追究的法律效力。
4、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告訴才處理的案件以被害人提出告訴為前提。被害人沒有提出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對這類案件的追究就失去了法律基礎。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刑法實行罪責自負、反對株連的原則,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追究刑事責任已經沒有意義,因此不予追究。
6、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簡單的來理解刑事責任能力的話,就是說犯罪嫌疑人在實施某個犯罪行為的時候,是可以辨認這樣做的性質的。不過,也不是所有低于18周歲的未成年人都沒有刑事責任能力,年滿14周歲就屬于限制刑事責任能力人了,限制刑事責任能力人犯罪也要承擔法律責任。
無刑事責任能力可否認定正當防衛行為
認定刑事責任能力的標準是什么
限制刑事責任能力人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不履行撫養義務能否得到贍養
2021-02-13隱名股東對公司享受什么權利
2021-03-21解約定金如何在合同中約定
2021-03-21監外執行的條件有哪些
2020-11-10治安拘留和刑事拘留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07婚前患病婚姻一定無效嗎
2021-02-16公司買賣協議書怎么寫
2020-12-31合同債務轉移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1-01-16醫療服務合同的完全賠償原則有哪些
2021-03-19勞動仲裁輸了怎么賠償
2021-01-04勞動關系轉移手續
2020-12-28公司倒閉員工賠償款怎么做分錄
2021-01-20試用期過了卻沒有績效工資合法嗎
2020-12-16上傳侵權的網絡視頻由誰擔責
2020-11-21人壽保險理賠有哪些流程
2020-11-19具備哪些條件才能設立保險公司
2021-02-284s店強制買保險怎么辦
2021-01-16保險合同中自動墊費條款的效力
2021-02-08一車投保兩份交強險能否都獲賠
2021-01-29保險理賠沒有工資條就不能理賠嗎
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