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犯罪中止犯的處罰是什么
刑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中止犯的處罰原則較為特殊:
首先,明確是“應當”從寬處罰而非如同預備犯、未遂犯那樣“可以”從寬處罰;
其次,注意對中止犯的處罰也不同于預備犯、未遂犯那樣比照既遂犯進行處罰;
其三,明確對中止犯的處罰關鍵看是否造成損害結果,對于造成損害結果的,應當減輕處罰,未造成損害結果的,應當免除處罰。
犯罪中止有兩種結果:沒有造成損害或是造成了損害。我國刑法對這兩種結果分別制定了處罰原則,即沒有造成損害的,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減輕處罰。換言之,是否造成損害,不是構成中止犯的基本要件而是處罰中止犯的量刑因素。
二、犯罪中止怎么認定
犯罪中止可從以下兩方面進行認定:
1、必須在犯罪過程中停止犯罪。即在犯罪預備或者著手實行犯罪過程中,也就是在犯罪未完成之前停止犯罪。如果犯罪已經得逞,則不存在犯罪中止的問題。
2、必須是犯罪分子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這里包括兩種情況:
(1)自動放棄犯罪。是指犯罪分子在著手實行犯罪之前,主動放棄犯罪意圖,停止著手實施犯罪,或者在著手實施犯罪之后,犯罪結果發生之前,主動放棄繼續犯罪,中止犯罪行為。放棄犯罪是出于行為人的自由意志,而非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被迫停止犯罪,這是犯罪中止與犯罪未遂的根本區別。如果是出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或者不敢把犯罪進行下去,被迫把犯罪停止下來,則不能視為犯罪中止。
(2)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是指犯罪人在已經著手實行犯罪后,犯罪結果發生之前,主動放棄繼續犯罪,并主動采取措施防止了犯罪結果的發生。
促使犯罪人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動機是多種多樣的,如真誠悔悟,認識到犯罪可恥,洗手不干;因被害人哭泣、求饒,而產生同情、憐憫之心,不忍再加害于人;懾于法律的威嚴,懼怕受到刑罰懲罰;原有的犯罪欲望已通過其他途徑得到滿足或已經消失等。引起犯罪中止的不同動機,反映了犯罪人悔悟程度的差別,但不影響犯罪中止的成立。
中止犯與預備犯、未遂犯其實是有很大區別的,首先在行為人主觀心態上面,中止犯的主觀惡性并沒有大,畢竟行為人是在能夠實施犯罪的情形,自己主動的放棄了犯罪行為的實施,并且放棄實施犯罪行為之后,還有可能有效的避免了損害結果的發生,于是在不同的情況下,對中止犯的處罰原則也不同。
如何區分犯罪預備與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的后果是怎樣的
應該怎么認定犯罪中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民土地入股協議書怎么寫
2020-12-21法律顧問單位拖欠顧問費怎么處理
2021-03-21公司跨區變更地址費用
2020-12-26擔保法
2020-12-02企業破產受理后能解除失信嗎
2021-02-22欠條的訴訟時效怎么計算
2021-03-14怎樣分割房屋遺產
2020-11-18未領結婚證生了小孩應該歸哪方撫養
2021-01-28交通事故傷殘鑒定及精神賠償
2021-03-17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材料
2021-02-01合同無效錢要退還嗎
2021-03-17如何確定被繼承人的債務范圍?
2020-11-24把房產贈與給孩子算財產轉移嗎
2021-01-01如何約定競業限制條款才合法?
2021-01-09請假扣多少工資
2020-11-20產假結束可以辭退嗎
2021-03-03工會經費上繳比例是多少
2020-12-10事實勞動關系追訴時效在哪些情況下可以延長
2021-02-06實習期間因工作導致腰間盤突出屬于工傷嗎
2021-02-28人壽保險合同生效后還能變更嗎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