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生勞動爭議以后,當事人可采取哪些途徑解決糾紛?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四條的規定,勞動爭議發生后,當事人可以采取下列條途徑解決糾紛:
1、協商解決;
2、向調解組織申請調解調解;
3、向當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4、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注:向勞動爭議仲裁爭議委員會是向法院提起訴訟的前提,不經勞動爭議仲裁,就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二、哪些爭議屬于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受案范圍?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條規定,下列勞動爭議可以提起勞動爭議仲裁:
1、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2、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3、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4、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6、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三、當事人申請勞動仲裁應當提交哪些材料?
1、身份證復印件一份;
2、仲裁申請書一式兩份;
3、證明爭議事實的相關證據材料。
四、仲裁申請書應當載明哪些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八條規定仲裁申請書應當包含以下內容:
1、勞動者的姓名、性別、年齡、職業、工作單位和住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
2、仲裁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理由;
3、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五、勞動爭議發生后,當事人應如何申請勞動仲裁?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條的規定,判斷所申請爭議事項是否屬于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受案范圍;
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的規定,判斷申請仲裁的事項是否已經超過仲裁時效。2008年5月1日后發生的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為一年,之前的為六十日。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3、從用人單位的工商登記注冊地、社會保險參保地、勞動合同履行地等信息入手,判斷仲裁申請應當向濰坊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還是各縣市區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負責管轄本區域內發生的勞動爭議。勞動爭議由勞動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管轄。雙方當事人分別向勞動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用人單位不簽勞動合同的后果
2021-02-20房產抵押貸款到期后怎么解除抵押
2021-01-05高空拋物砸車物業承擔責任嗎
2020-12-31合理實施哪些行為的可以不經肖像權人同意
2021-01-25異地結婚需準備哪些材料
2021-03-20婚姻自由是否屬于政治權利
2020-12-12贍養包括小孩嗎
2021-02-07學校是否有權強制學生上晚自習
2020-12-29辦理產權證步驟是什么
2020-12-13勞動合同變更是怎么回事
2021-02-25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采用什么形式
2021-01-20勞務派遣原則
2021-02-08又一座僅供瞻仰的神龕——對《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解讀
2020-11-20受害人無法聯系被保險人的利益如何維護
2020-12-10車禍哪些費用保險公司可以賠償
2021-02-06事故保險理賠要幾天
2021-03-01保險條款解讀-車險
2021-02-23掛靠車輛如何投保
2021-03-18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個人代理人保險代理合同
2021-01-31買保險的六條準則
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