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勞動法已經普及,但從勞動糾紛中,我們依然可以看到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之間存在不均衡的情況,其中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企業侵犯勞動者合法權益,克扣員工工資或者強制辭退員工。那么,當遇到勞動關系糾紛強制退工我們該怎么處理呢?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介紹。
一、企業辭退員工需要具備的法定事由:
我國《勞動合同法》第40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后,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因此公司要辭退員工,必須具備上述的法定事由,在履行了提前30日的通知義務或者另外支付給員工一個月工資的代通知費后,方可解除勞動合同。
二、企業強制辭退員工的處罰:
如果不具備上述法律規定的事由,公司辭退你就屬于違法解除勞動合同,需要承擔《勞動合同法》第87條規定的“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賠償責任。
《勞動合同法》第47條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從上面我們可以知道,企業如果在沒有具備以上法定事由的情況下強制辭退員工,是違反法律規定,需要支付賠償金的。所以勞動者遇到勞動關系糾紛強制退工的情況時,要懂得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申請勞動仲裁,讓企業支付賠償金。
2020年勞動法辭退賠償標準
2020年企業主動辭退員工怎么補償
公務員辭退的法律規定全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法》對股東直接訴訟作出的規定有哪些
2021-02-15債權債務轉讓通過董事會決議嗎
2021-01-23各級法院級別管轄范圍
2020-12-24手寫的紙質版離婚協議書有效嗎
2020-12-05繼承的房子再贈與別人會交稅嗎
2021-03-24合同未生效不想履行了怎么辦
2021-01-20房屋中介居間不成功能求償嗎
2021-01-15競業限制合同無章有效嗎
2021-02-27國際貨物保險之海上貨運保險合同的程序
2020-11-29人身保險中投保人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1-01-11車險騙賠都有什么特征判別
2021-03-19外貿保險單背書
2020-12-15車險損與三者險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31一起交通事故案件引發的思考
2021-02-18保險代理人可以隨時終止合同嗎
2021-02-01簽訂保險合同的過程是怎樣的
2020-11-18保險法是如何規定固定資產投保的內容
2021-01-20車險拒賠能申訴嗎
2020-12-04廣州同一事故造成多人傷亡保險公司保險金如何分配
2020-11-28土地轉讓和出租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