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人質型綁架罪的主觀要件分析
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條規定,“以勒索財物為目的綁架他人的,或者綁架他人作為人質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致使被綁架人死亡或者殺害被綁架人的,處死刑,并處以沒收財產。以勒索財物為目的偷盜嬰兒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第二款)”。
故按此立法,我國的綁架罪可分為三種類型,一是為勒索財物+綁架他人;二是為勒索財物+偷盜嬰兒;三是為作為人質+綁架他人。對于前兩種類型綁架罪的主觀要件在立法較為明確,引起的爭議不多,而第三種類型的綁架罪即人質型綁架罪,在司法實踐中爭議很大,各地法院的判決均不一致。學理上因為綁架罪的法定刑讓人生畏,有關學者對于論及勒索型綁架罪時海闊天空,一談及人質型綁架罪時則惜墨如金,言簡意賅。
對于綁架他人作為人質的目的除了“勒索財物”以外,還包括什么呢?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條沒有規定。有學者主張,還有一個犯罪目的就是“作為人質”。筆者認為,這樣的理解不確切,因為綁架他人就是將他人作為人質扣押,而不管是否以“勒索財物”為目的,還是以其他不法要求為目的。所謂客觀要件是指犯罪行為的外在客觀表現,而“綁為人質”顯然是綁架罪的行為外在表現,是勒索財物或獲取其他不法利益的一種手段,其屬于犯罪的客觀要件無疑,根本不是綁架罪的“主觀構成要件的犯罪目的”。否則把“綁為人質”說成綁架罪的犯罪目的,無異于說綁架的目的就是為綁架,等于犯了邏輯學上同義反復的錯誤。
有學者認為,“綁架罪有雙重目的,以“綁架為目的”是綁架罪主觀構成要件的犯罪目的,以“勒索財物為目的是“綁架罪的特殊犯罪目的”。(2)這種觀點混淆了犯罪構成中主觀要件與客觀要件的界限,與我國刑法中關于犯罪構成要件的理論相背。對此的駁斥,筆者除了上述已論及的理由外,還有就是我國刑法規定的“為索取債務(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中規定了該‘債務’也包括 ‘非法債務’)而非法扣押、拘禁他人,以非法拘禁罪定罪處罰。”因為扣押他人就是作為索債的人質,如按“綁為人質”就是主觀要件的話,那么這種立法例顯然缺乏法理上的依據和支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雇員上班途中受傷雇主應當擔責嗎
2021-01-26土地轉包與轉讓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05公司能扣員工多少工資,能全扣嗎
2021-03-16合同變更的原因包括什么方面
2020-12-23財產繼承權的訴訟期限怎么認定
2020-12-01保全債權是如何保全的
2021-02-08集資房房子確權是什么意思
2020-11-20非法盜用他人信息怎么處理
2021-02-18什么類型用工可以簽勞務合同
2021-02-08如何理解勞務派遣用工是一種補充用工形式
2021-03-02購房保險有哪些常見問題
2021-01-16意外保險一年多少錢
2021-01-01航班延誤乘客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1-03-08保險合同如何生效
2021-01-21重復保險的對象
2021-01-01處理賠償糾紛要交什么材料
2020-11-23保險銷售行為現場應當同步錄音錄像嗎
2020-12-16保險公司申請設立分支機構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0-11-17土地流轉合同協議書
2021-02-21拆遷補償安置怎樣擇優選擇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