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搬遷員工賠償標準是什么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后,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勞動法第二十六條也有同樣的規定。
勞動部《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條文的說明》指出:“本條中的‘客觀情況’指:發生不可抗力或出現致使勞動合同全部或部分條款無法履行的其他情況,如企業遷移、被兼并、企業資產轉移等”,但不包括導致經濟型裁員的客觀條件。不過考慮到實際情況和立法意圖,并非所有企業搬遷都適用解除的規定,而是工作地點發生重大變化、且導致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搬遷,才能算是觸發條件。
些員工不愿意,自己辭職好了。這種想法是不對的。
勞動合同的簽訂是基于簽訂當時的各方面條件的。根據《勞動合同法》,工作地點是勞動合同的必備條款之一,說明工作地點是一個重要的判斷條件。假設單位事先告知工作地點將發生重大變化,顯然會影響員工簽訂勞動合同時的決定。所以勞動合同簽訂時沒有明確說明將來工作地點會發生大變化的話,單位搬遷就應該遵循《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的規定執行。
二、員工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情形
在企業用工管理實踐當中,員工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情形主要包括:
(一)勞動者違法解除勞動合同導致企業損失:如勞動者未履行提前通知義務而徑自離開工作崗位,使得短期內企業無法補充人員或者,有些公司的重要項目可能因勞動者的不辭而別而無法完成,造成外部的商業違約風險,間接給公司造成損失;
(二)勞動者違反相關約定導致企業損失,如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泄漏用人單位商業秘密從而導致企業利潤下滑產生經濟損失;
(三)在勞動合同履行過程中,因勞動者職務行為導致企業損失,主要表現為沒有按照崗位職責履行自己的義務,有未盡職責的嚴重過失行為或者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的故意行為,使用人單位有形財產、無形財產遭受重大損害的情形。比如,商業銀行的業務經理違反風險控制規定隨意放貸,從而造成的銀行呆賬壞賬。
公司開除員工需要賠償嗎?
最新公司倒閉員工賠償標準
公司搬遷,員工不愿跟著去新地址上班,公司需要賠償嗎?若要賠償的賠償標準是多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可撤銷婚姻請求權的行使期限是多久
2021-02-19打印的遺囑有沒有法律效力
2021-02-02破產和解和破產重整有什么異同
2021-03-17前罪緩刑期間再犯罪是否構成累犯
2021-03-19夫妻離婚財產分割的原則及方法
2020-12-16新婚姻法關于家庭暴力財產分割及孩子撫養問題
2021-02-09訂婚后女方不想結婚男方能否搶婚
2021-03-23先予執行能拍賣嗎
2021-01-09非公有制經濟包括哪些
2020-11-17婚內能主張居住權嗎
2021-01-06建筑工程保險的性質及其特點有哪些
2021-01-16精神病人縱火保險公司需要賠付嗎
2021-03-04汽車丟失保險公司理賠手續
2021-01-20保險公司應告知健康保險合同事項
2021-02-20公交客車沒買保險能運客嗎
2021-01-25保險受益人是否存在法定情況
2021-02-26交警隊和保險公司對事故認定不一樣怎么辦
2021-03-09司法鑒定保險傷殘標準等級是如何劃分的
2020-12-15怎么寫土地轉讓協議書
2021-03-24公租房拆遷可以拒絕嗎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