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私假幣罪侵犯的客體國家對外貿易中對假幣禁止進出口的制度和國家金融管理秩序。? 走私假幣罪的客觀表現為違反海關法律﹑法規,逃避海關監督管理,非法運輸﹑攜帶﹑郵寄假幣進出境的行為。?在認定犯罪是不僅僅從概念上判斷,認定犯罪時還要注意些什么問題,詳情請看下文。
相關說明
一、本罪主體為一般主體,單位犯本罪的應予雙罰。
二、本罪系故意犯罪,過失不構成本罪。走私的主觀意圖,一般是為追求非法獲利。但由于本罪犯罪對象是違禁品,是否追求獲利均可構成本罪。
三、本罪名系新設立的罪名,犯罪對象與1979年《刑法》、全國人大常委會《懲私規定》(已廢止)的規定有所變化。具體量刑標準司法解釋已經明確。比二994年的解釋提高了定罪量刑的數額標準。
四、關于假幣犯罪,最高法院《關于審理偽造貨幣等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5] (2000.9.8 法釋【2000】26號)中,對出售、 購買、運輸假幣的定罪標準、假幣的概念、計算標準均作了規定,請參閱后述罪名“偽造貨幣罪”(刑法170條)和“出售、購買、運輸假幣罪”(刑法171條)。
應注意的問題
1.本罪走私的對象限于假幣。所謂假幣,是 偽造的貨幣的簡稱,是指仿照真實貨幣的圖案、色彩、式樣等,采用各種方法非法制造的假的貨幣。根據有關司法解釋,被偽造的貨幣包括可以在國內流通或者兌換的人民幣、境外貨幣。
2.本罪的走私行為方式也與走私武器、彈藥 罪相同。
3.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走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條第1款規定,走私假幣的總面額在2000元以上或者幣量在200張(枚)以上的,應當作為犯罪處理。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在《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6] 第1條中也作了相同規定。
4.應注意本罪與出售、購買、運輸假幣罪的界限。如果將假幣運輸進出境,或者在內海、領海、界河、界湖運輸、買賣假幣以及直接向走私 人收購假幣的,應當定本罪,而不能定出售、購買、運輸假幣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項目解散員工該怎么安置
2020-11-11主債務未償還抵押合同能否解除
2020-12-17套路貸報案立案條件
2021-01-31農村房屋拆遷程序怎么規定
2021-03-21使用童工造成童工傷害如何賠償
2020-11-22買賣雙方的合同中明確約定支付定金,一方違約定金罰則如何適用
2021-03-12破產和解的積極意義有哪些
2020-12-05犯人羈押期間家屬可以進行探視嗎
2020-12-21派遣員工如何中止合同
2020-11-26車輛沒過戶怎么簽免責合同
2021-03-04國家規定實習期多長
2021-01-08在職勞動糾紛申訴期是多久
2020-11-25兒童意外險可以賠付別人嗎
2021-02-02何謂保險責任和責任免除
2021-01-07哪些原因會導致人身保險合同終止
2021-02-04人身保險一年需要交納多少錢
2021-02-19人身保險的概念應該如何理解
2021-01-24本案已經獲得侵權人賠償后被保險人能再否向保險公司申請賠償
2020-11-13人民財產保險理賠標準是什么
2020-11-10保險經紀人是什么,需要滿足什么條件嗎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