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事故罪是指醫務人員在醫務工作中由于嚴重不負責任,造成就診人死亡或者嚴重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的行為。醫療事故罪侵犯的主要客體是國家對醫療機構的管理制度、次要客體是公共衛生。作為直接侵犯就診人的生命和健康權利的犯罪,其犯罪構成相對復雜,在司法適用中往往難以認定。
醫療事故罪主體的界定
?
醫療事故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醫務人員。醫務人員是指經過考核和衛生行政機關批準或承認取得相應資格的各級、各類衛生技術人員。
我國醫務人員按其業務性質分為四類:
(1)醫療防疫人員。包括從事中醫、西醫、衛生防疫、寄生蟲、地方病防治、工業衛生、婦幼保健等醫療防疫工作的人員。
(2)藥劑人員。包括從事中藥、西藥配劑、發放等工作的各級工作人員。
(3)護理人員。
(4)其他技術人員。包括從事檢驗、理療、病理、口腔技工、同位素、放射、營養、生物制品生產等各項醫療技術工作的人員。
上述各類衛生技術人員可以作為構成醫療事故罪的主體。詳而言之,不僅公立醫院、衛生院、療養院、門診部、診所以及急救站等醫療機構的上述各類技術人員可構成本罪的主體,同樣,只要擁有合法行醫資格或執照個體開業的醫務人員也可構成本罪的主體。
然而,目前司法實踐難以認定的主要是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中的其他工作人員,如黨政干部、后勤服務人員,這些人能否成為醫療事故罪的主體。衛生部曾在1988年下發《關于〈醫療事故處理辦法〉若干問題的說明》中明確指出:“因診療護理工作是群體性的活動,構成醫療事故的行為人,還應包括從事醫療管理、后勤服務等人員”,基于該說明,即便是2002年9月1日施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以后,實踐中對于醫療單位中因非醫務人員的過失對患者造成嚴重后果的基本上都是作為醫療事故處理。因此,在法學界有人持“共同目標論”,即由于就各個醫療機構內部而言,所有工作人員是一個統一體,具有共同治病救人的目標,并相互配合支持不可或缺,故對醫務人員作廣義解釋將醫療機構中的其他工作人員,如黨政干部、后勤服務人員也包括其中。從民事責任的承擔上分析,在醫患雙方形成的民事法律關系中,醫療單位作為一方當事人,對所屬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其賠償的標準應當依據過失行為對受害人所造成的實際損害程度而定,至于損害后果是由醫療單位中的什么人具體造成的,或者說他究竟是否具備醫務人員身份對于醫療單位的賠償責任并沒有任何實質影響。這種醫療意義上界定,完全符合民法法理要求。但是,在涉及追究刑事責任的情況下,將上述醫療機構中的其他工作人員解釋為醫務人員,則有違醫療事故罪的立法主旨。
閱讀延伸:
?醫療事故罪的主體是什么?
?醫療事故罪刑罰配置的原則是什么?
?醫療事故罪與非法行醫的區別是什么 ?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實習期間受傷是否屬于工傷
2020-11-10某服飾公司訴保險公司車險理賠糾紛
2021-02-26保險代理人的行為是如何調整的
2020-12-04投保人參保了意外傷害險,摔傷能要求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2-07機動車第三者責任應當怎樣認定
2020-12-09保費分期和一次性繳清哪個劃算
2021-03-01費差益
2020-11-29為什么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無法確權
2021-03-10給政府征地要不要繳納土地出讓金
2020-12-21工廠土地轉讓協議怎么寫
2020-12-02農村宅基地拆遷是否有補償
2021-03-12拆遷安置房住房補貼是如何的
2020-12-15農村拆遷是按戶口還是面積
2020-11-15女方拆遷分好后二年男方戶口遷入,還能不能分到房子
2021-02-02沒有房產證的房子是否可以獲得拆遷補償
2021-01-20什么是房屋征收補償決定書
2020-12-26房屋拆遷補償方式是怎么規定的
2020-11-25承租人在租賃期間被拆遷有沒有補償
2021-02-21企業遇拆遷,需要評估哪些項
2020-11-10租來的養殖場,禁養搬遷獎勵該給誰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