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犯罪中行為人的主觀心態可以分為兩種,即故意和過失。其中對故意犯罪的處罰相對要重一些。而在犯罪故意中還可以區分為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兩種情況。其中間接故意又包括了哪些情形呢?律霸小編收集了相關資料,將在下文中為你做詳細解答。
一、間接故意的情況都有哪些
間接故意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所謂放任,是指行為人對于危害結果的發生,雖然沒有希望、積極地追求,但也沒有阻止、反對,而是放任自流,聽之任之,任憑、同意它的發生。
間接故意包括三種情況:
(1)為了追求一個合法的目的而放任一個危害社會的結果發生;
(2)為了追求一個非法的目的而放任另一個危害社會的結果的發生;
(3)在突發性案件中不計后果,動輒捅刀子的情形。
二、間接故意與過于自信過失的區別
間接故意與過于自信的過失兩者的區別主要在于:
1、區別的關鍵在于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所抱的心理態度不同。過于自信的過失,行為人不僅不希望發生這種結果,而且是完全反對這種結果的發生,相信是可以避免的,發生這種結果是違背其主觀意愿的,出乎其意料之外的。而間接故意,行為人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持放任態度。既不希望也不反對,既不追求,也不防止,發生與否均不違背其主觀意愿。
2、促使和支配行為人實施行為的主觀認識因素也不同。過于自信的過失中,行為人雖在一開始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曾有預見,但真正促使實施行為時,其認識上卻是相信可以避免的,認為不會發生這種結果,而不再是認為仍有可能發生,而在間接故意情況下,行為人無論在行為前,還是在行為過程中,對危害結果發生的認識一直處于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不肯定的狀態之中。
3、過于自信的過失中,行為人認為危害結果不會發生,具有一定主客觀條件為依據的,只是對這些條件的作用作了輕率的、過高的估計,誤認為憑這些條件完全可以避免發生危害結果。
雖然沒有積極的追求犯罪結果的出現,但此時也是對犯罪結果的出現放任不管的,即出現也可不出現也可。但在實際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只會看是否屬于故意。
故意傷害罪的構成要件是什么?量刑標準是什么?
故意傷害罪量刑及賠償
故意傷害罪和尋釁滋事罪界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糾紛起訴狀
2020-11-15保證人資格有什么特殊規定
2021-02-17委托理財合同如何適用法律
2020-12-31留置權是否需要約定
2021-01-19試用期解除勞動合同規定
2020-12-31法律顧問聘用流程有哪些
2021-02-15兼并重組的債務包括什么
2020-12-05商評委如何認定域外證據
2020-12-21交通事故做完鑒定多長時間拿到賠償
2021-03-20緩刑與死緩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23級別管轄可以提異議嗎
2021-03-20申請工傷賠償,公司不配合怎么辦
2021-01-16如何證明個人財產與債務無關
2021-01-16房屋裝修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0-12-17合同不能履行可否因為疫情免責
2021-03-06精神病人能繼承遺產嗎
2020-11-26購買村集資房的需注意什么
2020-12-14用人單位如何采取措施用法律手段裁員
2021-02-13勞動者受工傷燒傷怎么賠償
2021-03-20企業勞動爭議協商調解規定
20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