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間諜的認知往往都是爾虞我詐,斗智斗勇的。在我們現實生活當中,就拿商場來說,商場當中商人之間為了實現自身的利益擴大化,采取了一些違反職業道德和法律的手段,比如雇傭間諜去盜取競爭對手的商業機密等,接下來就了解一下商業間諜罪判罰標準是什么。
一、商業間諜罪的判罰標準
目前,我國法律沒有規定商業間諜罪,而是規定“侵犯商業秘密罪” 《刑法》 第二百一十九條規定: 有下列侵犯商業秘密行為之一,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特別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一)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
(三)違反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 的。 明知或者應知前款所列行為,獲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業秘密的,以侵犯商業秘密論。
二、我國間諜罪的基本認定
1、行為人實施的間諜行為,必須是針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國家安全造成危害的,否則,不構成間諜罪。本條對構成間諜罪的間諜行為作了限制性的規定,即行為人實施的間諜行為必須是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的。行為人雖實施了間諜行為,若這種行為不具有危害中國國家安全性質的,則不能按間諜罪論處。例如,行為人雖參加了間諜組織,具有間諜身份,但該人參加間諜組織是為了針對其他國家,負有針對其他國家的間諜任務,而并不是針對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而參加間諜組織的,對這種人就不能按間諜罪予以追究。在實踐中,對接受間諜組織及其代理人的任務的和為敵人指示轟擊目標的間諜行為是否具有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的性質較好認定,而對參加間諜組織的間諜行為是否具有危害中國安全則較難把握。只要查明行為人參加間諜組織所針對的目標是什么,就可判斷行為人的行為是否危害了中國國家安全。若行為人的目標是針對中國而參加間諜組織的,就可認為是對中國國家安全造成了危害。因為,國家安全的危害,并不需要具有物質性的損害結果,國家安全受到危害在行為人參加間諜組織時就一并存在。
2、要把參加間諜組織的間諜分子同這些組織中的非間諜分子加以區別。所謂非間諜分子,是指間諜組織中未履行參加間諜組織的手續,也未進行間諜活動的工程技術、一般勤雜、醫務、傳達、庶務等人員。這些人員雖然也來中國旅游、探親、學術交流、經貿洽談等,但沒有進行間諜活動的,不能按間諜罪予以追究。
3、行為人參加間諜組織,接受了間諜組織及其代理人任務后,又去實施所接受的任務,諸如,進行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或進行如暗殺、放火、爆炸、投毒等破壞活動的行為(稱其他犯罪,,應如何處理了是以間諜一罪論處,還是按間諜罪與其他所犯的罪數罪并罰?對此,有不同意見。一種意見認為,行為人接受間諜組織及其代理人的任務而進行其他犯罪的;依法構成間諜罪與其他所實施的犯罪,予以并罰。理由是行為人所實施這些犯罪已超出了間諜罪的構成要件范圍,應單獨處罰,予以數罪并罰;另一種意見認為,對于接受間諜組織及其代理任務而進行其他犯罪的,只構成間諜罪,而不構成數罪給予并罰。理由是,接受任務的行為與完成任務的行為之間存在著內在的事實上的聯系性。并且,要實施完成任務的行為的故意在行為人接受任務時一并客觀存在。
行為人參加間諜組織,接受間諜組織及其代理人的任務而進行其他犯罪的,在構成間諜罪的同時,又構成了其他所犯的罪,應予數罪并罰。
從上文我們可以得知,我國目前是尚未對商業間諜罪有明確的處罰標準的,而涉及商業機密盜取等違法行為都是一“侵犯商業秘密罪”來處罰的,我國的間諜罪目前涉及的方向是關乎國家機密和國家利益的盜取罪行。
我國商業秘密法律保護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相應的對策
如何防止商業秘密被別人非法竊取
侵犯商業秘密罪的相關法條及司法解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仲裁開庭期間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1-02-07買賣房屋合同書有時間規定嗎
2020-12-13試用期多長有法可依
2021-02-01域名侵權人不明確怎么立案
2021-01-28被煙花爆竹炸傷怎么賠償
2021-02-08婚姻自由與婚姻自主權有什么區別
2021-02-24情侶同居算非法同居嗎
2021-02-13子女死亡父母能領到贍養費嗎
2021-01-30車禍死亡賠償有什么標準
2021-02-14小產權房可以打官司嗎
2021-01-23簽訂婚姻財產協議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13辦理房地產抵押登記須知
2021-02-28車輛過戶手續是什么
2021-03-14員工入職后用人單位發現學歷造假該如何處理
2021-02-23投保人支付保險費的一些法律問題
2020-11-08人身意外傷害險
2021-02-08論發展我國出口產品責任險
2021-01-17如何處理保險理賠爭議
2021-01-15三者險理賠以修理為前提嗎
2021-01-11經營健康保險的公司要提交準備金評估報告嗎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