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刑事犯罪根據犯罪人主觀心態的不同可以分為故意犯罪與過失犯罪,但無論是對故意犯罪還是過失犯罪,其中都是又更詳細的分類的。故意犯罪可以分為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而過失犯罪則包括了過于自信的過失與疏忽大意過失。其中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有什么區別呢?請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
一、犯罪故意有哪些類型?
我國《刑法》第14條第1款規定:“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根據這一規定,所謂犯罪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一種主觀心理態度。犯罪的故意是罪過形式之一,是故意犯罪的主觀心理態度,故意犯罪是在故意心理支配下實施的犯罪。犯罪故意包括兩個要素,即認識因素和意志因素,實施危害行為的行為人在主觀方面必須同時具備這兩個方面的要素,才能認定他具有犯罪的故意而構成故意犯罪。
犯罪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
二、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的區別有哪些
犯罪的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同屬犯罪故意的范疇。二者的相同之處在于,從認識因素上看,二者都明確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從意志因素上看,二者都不排斥危害結果的發生。二者不同之處在于:
(1)從認識因素上看,直接故意的行為人是認識到危害結果的必然發生或可能發生;而間接故意的行為人是認識到危害結果的可能發生。
(2)從意志因素上看,直接故意是希望即積極追求危害結果的發生;而間接故意是放任結果發生。有觀點認為,明知結果的必然發生而持放任態度時,也應屬于間接故意。我們認為不存在行為人認識到結果必然發生而加以放任的情況,因為放任是對危害社會的結果采取了聽之任之的態度,其前提是危害結果存在發生與不發生這兩種可能性時,只有如此,行為人才可能存在發生也可以不發生也可以的心理態度。
通過上文的分析之后,大家應該已經知道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有什么不同之處了,主要在于兩個方面即認識因素和意志因素,從實際情況出發直接故意的主觀惡性是更大的,不過在量刑處罰的時候,并沒有區分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量刑標準都是一樣的。
哪些犯罪可能被判無期徒刑?
檢察院應當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情形有哪些?
怎么計算刑事犯罪追訴時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用法律的手段制裁網絡暴力
2021-03-18工傷賠償申請怎么寫
2020-12-2040平米房子可以抵押貸款嗎
2020-11-30朋友行政違法會如何處罰
2021-03-04欠條、借條和收條的法律效力
2020-11-08婚內協議效力與離婚賠償
2021-03-14交通事故處理流程有哪些
2021-03-06房屋遺產繼承需要進行公證嗎
2021-03-16公租房申請書如何寫
2021-03-17侵權責任能否仲裁解決
2021-03-07和家里斷絕關系能拿到斷絕費嗎
2021-02-18瀆職侵權罪是什么意思
2020-12-21個人房屋抵押貸款還不上該如何
2021-02-25合同形式瑕疵處理
2020-11-18學生在宿舍丟東西,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15如果公司倒閉不同意調離其他崗位有賠償嗎
2020-12-20競業限制領域如何界定
2021-01-10上海主動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1-01-27人身保險金額確定方式是如何的
2021-01-09出境旅游意外保險怎么報銷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