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對一些行業實行特許經營許可制度,沒有拿到許可的企業和個人,不得開展相關經營活動,否則就可能構成非法經營罪。而有些單位以經營為幌子,搞非法集資,騙取群眾錢財。那么,非法經營罪與集資詐騙的區別是什么?下面我們來看看小編是怎么說的。
一、非法經營罪與集資詐騙的區別是什么?
兩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犯罪的主觀故意不同,集資詐騙罪是行為人采用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意圖永久非法占有社會不特定公眾的資金,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觀故意;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行為人只是臨時占用投資人的資金,行為人承諾而且也意圖還本付息。
1、從籌集資金的目的和用途看,如果向社會公眾籌集資金的目的是為了用于生產經營,并且實際上全部或者大部分的資金也是用于生產經營,則定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如果向社會公眾籌集資金的目的是為了用于個人揮霍,或者用于償還個人債務,或者用于單位或個人拆東墻補西墻,則定集資詐騙罪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2、從單位的經濟能力和經營狀況來看,如果單位有正常業務,經濟能力較強,在向社會公眾籌集資金時具有償還能力,則定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如果單位本身就是皮包公司,或者已經資不抵債,沒有正常穩定的業務,則定集資詐騙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3、從造成的后果來看,如果非法籌集的資金在案發前全部或者大部分沒有歸還,造成投資人重大經濟損失,則定集資詐騙罪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如果非法籌集的資金在案發前全部或者大部分已經歸還,則定集資詐騙罪的余地就非常小,一般應定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二、集資詐騙罪的處罰措施是什么?
《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條: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綜上所述,非法經營罪主要表現是企業和個人沒有拿到許可之前,就生產商品、提供服務。非法經營罪與集資詐騙的區別有很多,在構成要件、立案標準及處罰標準上面都不同。相對來說,集資詐騙的處罰力度很大,構成集資詐騙的,如果金額特別巨大,情節十分惡劣,最高可以被判處無期徒刑。
非法集資罪立案標準是怎么規定的
非法集資罪的量刑標準是什么
非法集資罪的構成要件包括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未購買工傷保險如何賠付
2020-11-19公司章程規定不設股東會能否召開臨時股東會
2021-03-04金融消費的定義,什么是金融消費者
2021-02-18商標近似判斷準則是什么
2020-11-11未簽合同受傷如何賠償
2021-01-23合同生效的要求需要哪些
2021-03-04先試用再和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可以嗎
2020-11-27勞動者被追究刑事責任幾年后能否開除
2020-12-12勞動糾紛宣判后多久執行
2020-12-29人壽保險傷殘賠償標準
2020-11-18山洪災害保險賠嗎
2021-03-23保險合同糾紛中的法律知識
2021-01-27合資保險公司的注冊資本是實繳資本嗎
2021-02-24保險合同糾紛有哪些證據清單
2021-03-13保險公司賠付交通費嗎
2020-12-20保險合同中的免責條款是否有法律效力
2021-01-13投保人應該履行什么義務
2020-12-23商業車險二次費改的正式落地實施
2021-02-26人身保險中故意免責的舉證責任
2021-03-12委托代理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