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刑法修正案(七)》。該修正案對刑法第二百零一條偷稅罪作了重大修改,改為逃稅罪,從而更好地打擊逃稅犯罪,維護稅收征管秩序,保證國家稅收收入,促使納稅義務人依法積極履行納稅義務。實踐中認定構成此罪需要看是否符合了規定的構成要件內容,那么法律中對逃稅罪構成要件是怎么規定的呢?請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吧。
一、逃稅罪構成要件是什么
1、客體要件
逃稅罪的客體是指逃稅行為侵犯了我國的稅收征收管理秩序。
2、客觀要件
本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扣繳義務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 數額較大的行為。
3、主體要件
本罪的犯罪主體包括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單位。
4、主觀要件
本罪的主觀要件是故意和過失。 進行虛假納稅申報行為是在故意的心理狀態下進行的。不進行納稅申 報一般也是故意的行為,有時也存在過失的可能,對于確因疏忽而沒 有納稅申報,屬于漏稅,依法補繳即可,其行為不構成犯罪。因此, 逃稅罪的的主觀要件一般是故意。
二、觸犯逃稅罪會判幾年
1、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數額巨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扣繳義務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 較大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對多次實施前兩款行為,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
2、有前條規定的行為,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后,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是,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
其中可以構成此罪的主體包括了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也就是說自然人和單位都是可以構成此罪的。而根據修正案的規定,對逃避繳納稅款達到規定的數額、比例標準,已經構成犯罪的初犯,滿足以下三個先決條件可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一是在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后,補繳應納稅款;二是繳納滯納金;三是已受到稅務機關行政處罰。
刑事犯罪的非法所得應當怎么處理?
如何斷定是單位犯罪,單位犯罪認定?
檢察院應當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情形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二級醫療事故賠償標準
2021-03-23非上市公司可以實行股權激勵嗎
2020-12-12民間借貸房產證兩個人名字可以抵押嗎
2020-12-06停車場刮蹭逃逸后果
2020-12-302019個人合伙的法律規定
2020-12-17強制執行申請書
2021-02-16房屋可以贈予給非直系親屬嗎
2021-02-04兒子死后賠償款能當贍養費嗎
2021-01-12集資房出售要補交什么嗎
2020-11-17車子財產保全怎么保
2021-02-28校園霸凌到底該如何預防
2021-01-16締約過失責任是否適用勞動關系
2021-01-14勞動爭議案件的訴訟管轄是怎么規定的
2020-11-19達到人身意外傷害標準的應該滿足哪些要件
2021-01-22飛機停飛延誤險賠償標準
2021-03-05貨物運輸保險單種類介紹有哪些
2021-01-26保險公司定損不合理怎么辦
2020-11-21保險公司誘導投保人相似補償型保險產品怎么辦
2021-01-16司法鑒定費用保險公司該承擔嗎
2021-03-14抵押權人船舶利益保險條款的承保風險及除外
2020-12-09